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专题 >> 热点专题 >> 防灾减灾 >> 正文

鹿城街道织密防溺“安全网” 共筑生命“防护堤”

发表时间:2025-06-19 08:11 信息来源:楚雄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鹿城街道 时梦皎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随着气温升高,汛期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工作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鹿城街道高度重视,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宗旨,扎实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及交通事故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切实筑牢防溺水和交通防线,为辖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撑起“安全保护伞”。

——部门协同,织密防溺水“责任网”。街道召开学生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百日攻坚”专项工作部署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站所、社区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建立健全“日巡查、周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确保防溺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溺水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进一步完善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流程和职责分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溺水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广泛宣传,打好防溺水“预防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教网络,“线上”通过社区微信群、朋友圈等推送防溺水知识及警示案例,覆盖群众超12万人次;“线下”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标语15条,举办党员干部培训会、居民户长会18场,开展“科学施救”情景教学4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以家、村、校三方联动,社区常态化开展“安全入户”行动,累计发放《家长安全责任告知书》1200余份,重点强化家庭“四知道”监护责任;社区联合开展“交通安全情景课”,通过模拟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防溺水安全技能;探索长效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筹建中小学生游泳训练基地,推动游泳技能课程纳入课后服务体系,从源头提升学生自救能力,增强避险意识和自护能力,筑牢防溺水思想堡垒,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常态巡查,织好防溺水“防护网”。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街道区域发展中心、社会事务办、平安法治办、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水库、江河、沟渠等重点区域实施常态化巡逻排查50多次,劝阻60余名群众学生下水嬉戏游玩和垂钓。在辖区内危险水域周边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等防护设施46处,检查、更新、配备必要的救生圈、救生杆、安全绳等救援物资40多套,确保意外事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施救。紧盯水库、鱼塘、河流等重点水域,摸排重点水域等,完成坝塘水库确权登记21处,明确主体责任人和看管人员,从水域领域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下一步,鹿城街道将继续把防溺水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紧盯责任落实、关键环节和重点群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持续深化工作举措,不断完善应急机制,以扎实的工作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