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讲文明树新风 >> 正文

楚雄市:积分“变现”惠民生 乡村治理焕新颜

发表时间:2025-07-11 18:04 信息来源: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激发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近年来,楚雄市各乡镇(街道)立足群众需求,积极推行用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生产生活物品的文明实践活动。经过多年以来的实践,村民们从满不在乎到现在自觉参与并成为习惯,主动助力“小积分”兑出“大文明”。这种方式增强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培育了村民的公共精神,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楚雄市乡村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走进各村委会的爱心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品种类丰富,都与村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这些生活日用品并未标注价格,只有分值。村民通过“积分”,就可以兑换相应的物品,实现“文明行为能变现”。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将村公益事项、人居环境提升整治、邻里和睦、孝老爱亲、防范安全等事务列入积分管理内容,合理量化设分值,每半年或一年对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评比,激发村民参与积分评比的积极性。结合村规民约配套建立“积分排行榜”和“红黑榜”公示制度,让居民、网格员、社区干部职工都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并积极学习先进典型,携手共建文明有序的乡村风貌。

积分制的应用让移风易俗的成效不仅体现于观念转变,更转化为民生福祉。栗子园社区创新“积分助学”制度,村民通过参与村务管理、志愿服务积累教育积分,可兑换书包文具或现金补助;苍岭镇黄草村用取消“杀猪宴”的经费修建路灯,照亮300余村民夜行路。

爱心超市货架上那些带着分值的生活用品——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物资,而是村民用孝老爱亲的温度、参与治理的热情、守护家园的行动攒下的“文明勋章”。“积分排行榜”上跳动的数字背后,是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弯腰拾垃圾、抬手帮邻里、开口议村务的自觉。

这份从“满不在乎”到“习以为常”的改变,早已超越了“物品兑换”的最初意义,它让移风易俗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像一粒种子,在田埂间、村落里继续扎根,成为基层治理的“常青树”,结出文明乡风的“甜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