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雾缭绕的楚雄彝乡,大过口中心小学五年级的李心洁同学,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雏鹰,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以乐观坚韧、品学兼优、传承文化、孝老爱亲的动人风采,书写着属于她的青春华章。她胸前的红领巾,不仅飘扬在校园,更闪耀着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光芒。
勤学担当 校园闪耀“小太阳”
身为少先队大队委和校级主持人,李心洁是校园里一抹亮丽的风景。每周升旗仪式,她身姿挺拔,队礼标准,用清晰激昂的普通话表达爱国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师生。文艺舞台上,她自信从容,手持话筒,让古老的彝族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焕发生机,老师们称赞她“像小太阳,照亮温暖他人”。
作为学习委员,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学的贴心“小老师”。清晨,她带领的琅琅书声是校园最美的晨曲;课间,她耐心讲解的身影是教室最暖的风景。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学风浓厚,凝聚力增强。她连续荣获校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称号,绘画、书法作品屡次参展获奖,市级五四精神征文竞赛二等奖更是对她思想与才华的肯定。

守护彝乡 文化传承“小火把”
李心洁深知,彝族文化是流淌在她血脉里的骄傲。课余,她跟奶奶学习彝族刺绣,经过积累与坚持,她的刺绣技艺不断提升,自己绣制的绣片、小包,也陈列在学校的展室里。她还认真学习珍贵的彝医土方,利用假期跟着长辈进山辨药、采药,用足迹汲取着民族智慧。《彝族民间故事集》是她偏爱的课外读物,课间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同学们沉醉于本民族的古老传说。说起彝族刺绣和彝族民间故事,她总是滔滔不绝,因此也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彝族文化小小讲解员。在校内“文舞场大人生”的舞台上,她和同学一起编排的民族歌舞《彝山新韵》,将淳朴的彝家生活劳作场景生动地跳进了彝族三弦笛子舞中,完美诠释了新时代少年拥抱现代文明与守护民族瑰宝的自信担当。

烈火淬炼 逆境奋飞“小雏鹰”
2024年7月,为分担家庭压力,懂事的李心洁主动在野生菌文化节帮着父母经营羊汤锅摊位。炎炎烈日下,她像个能干的小掌柜,忙前忙后。然而意外突至,滚烫的热汤倾覆,瞬间灼伤了她的右脚。剧痛袭来,她跌倒在地,泪水汗水交织,却强忍疼痛安慰惊慌失措的父母:“爸妈莫急,我能忍得住!”这份超乎年龄的坚强令人动容。医院诊断为右脚大面积严重烫伤。换药时,撕扯般的疼痛让她咬紧牙关,却从不哭喊。躺在病床上,她最牵挂的是学业。住院仅三天,她便趴在病床上自学新课、认真做笔记,那份专注是对伤痛最有力的抗争。当她拄着拐杖重返校园,坚强的身影震撼了所有人。她没有丝毫懈怠,以惊人毅力投入学习,在期中考试中勇夺年级第三名!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是对她以意志战胜伤痛、用汗水浇灌硕果的最高礼赞。
孝心至纯 暖透彝家“小棉袄”
“山里的孩子早当家”,李心洁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父亲常年奔波,母亲操持家务,小小年纪的她早已是家务能手。打扫庭院、晾晒菌子、洗衣洗碗,她都做得井井有条。
奶奶生病时,她总是第一个端上热腾腾的饭菜,细心照料。父母心疼她的辛劳,她却总是漾着温暖的笑容说:“阿妈教我,彝家人要像火塘里的柴,温暖整个家。”邻居们无不称赞:“这姑娘懂事得让人心疼,却从不喊累。”她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庭重任,用纯真的孝心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爱亲的优良家风。

李心洁的故事,是新时代民族少年向上向善的生动缩影。她如彝山雏鹰,在风雨中磨砺羽翼,始终向着阳光奋力翱翔。她用责任点亮校园,用热爱守护根脉,用坚韧对抗磨难,用孝心温暖家庭。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好少年志存高远、勤学上进的文化自觉,自强不息、乐观坚韧的意志品质,孝老爱亲、勇于担当的传统美德。李心洁同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内核,是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她向阳而生的姿态和青春的光芒,必将激励更多少年儿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勇敢追梦,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