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诚信建设 >> 正文

楚雄市大过口乡:下足“针”功夫,绣出文明花

发表时间:2023-09-14 10:01 信息来源:楚雄市文明办 作者:张兴福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一针一线都是文化,一花一朵都是文明。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彝族刺绣是楚雄市大过口乡世代传承的一项古老技艺。绣坊里,绣娘们在飞针走线中增收致富,在丝线交织中绘就文明。

大过口乡政府驻地

示范引领开创文明发展路径乘着数字经济东风,大过口乡创新彝绣文化发展思路,加强对口帮扶,通过“实体+电商+线下”模式,推动彝绣产品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演绎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传奇,让传承千年的彝绣文化实现新飞跃。

说起彝花刺绣有限公司发展历程,何开美很是感慨。“当时在外面打工就顾不了家里,带着外出务工多年的积蓄和对彝绣文化的热爱,我回到了家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我大胆的迈出了发展彝绣的第一步,在我们乡镇上注册成立了彝花刺绣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发展,今年又在楚雄市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如今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何开美的公司年均收入超过百万,这是十多年前刚回到家乡创业的她从未想象过的。像何开美一样的彝绣产业致富能手只是众多绣娘的一员,她们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踏实肯干的精神,在家唱着歌、绣着花、带着娃、养好家。

何开美网上直播带货

健全体系,打造文明创建新格局。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过口乡在推进彝绣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彝绣文化融合建管制度,抓机制、建阵地、强引领,进一步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础,让彝族绣坊成为发展经济和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新阵地。2022年,全乡3个乡级彝绣车间、9个村级绣坊为全乡彝绣产业创收460万元,1000余位绣娘人均增收3100多元,绣娘们成为乡村致富能手和文明实践的带头人。彝乡儿女干事创业精气神更足,邻里更和谐,乡风更文明。彝绣产业成为推动乡风文明的幸福产业和温暖产业。

绣娘们巧手匠心织就幸福生活

融合发展,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传承的是文化,留下的是文明。大过口乡通过深入推进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序良俗,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绣娘们在绣坊里、家门口、火塘边既探讨绣法技艺,又用“汉语+彝语”的双语宣讲方式,向身边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彝绣文化的浸润下,“双语”宣讲深入人心,“大操大办”“人情随礼水涨船高”等陋习不复存在,邻里之间文明和谐,勤俭节约、崇德向善巍然成风。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庭院内外花果飘香,全乡上下呈现出景美、业兴、人和的文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