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诚信建设 >> 正文

传承道德力量 弘扬时代新风

发表时间:2021-12-24 16:17 信息来源:云南文明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会议精神,我省于12月23日上午在昆明举行表彰活动,表彰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安排深入推进全省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在活动中,5名受表彰的全省道德模范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代表交流了选树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工作经验。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名单(47名)

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吴志宏

李秀琼(女)

邓永平

孙宁生

徐洪祥

马德静(女,回族)

高云华

农布(藏族)

和倩如(女,白族)

杨起鸿(彝族)

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唐新华(白族)

余运清(女)

敖家强

谢朝勇、王崇宇(女)夫妻

包国涛

杜志涛

宝建华(怒族)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段金辉

桑南才(傈僳族)

岩卖香(傣族)

李 敏(女)

李 珍

毕家富

杨吉黎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张子权

李 恒(女)

梁余才

鲁金宝

朱彩焕(女)

余雄武(彝族)

周应新(彝族)

张理南(白族)

段莉萍(女)

陆应标(壮族)

单西云(布朗族)

袁明磊

查中永(苗族)

白劲松(彝族)

木润华(女,纳西族)

赵根荣

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张顺东、李国秀(女)夫妻

周 琼(女,基诺族)

杨美存(女)

白 姆(女,藏族)

姚 娜(女)

王昌群(女)

方成英(女)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43名)

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光彪

罗丽红(女,纳西族)

张仕钧

郭永旺

谭铭舜

岩 他(佤族)

刘正德

刘 源(女)

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

高云祥

何永云

和世杰(纳西族)

施春生、施海忠

郑跃洪

颜 洋

张 新

杨昆娥 (女,哈尼族)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

宋泗邦

欧阳文荣

王情雄

张厚斌

严正华

王艳梅(女,回族)

此路恒(傈僳族)

邹 辉

韦美膛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

和继泉(纳西族)

杨世荣

白 凡(傣族)

霍 松

安晓华(彝族)

武海军

周宏伟

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祥云

张丽霞(女,景颇族)

木瑞龙(纳西族)

段作兰(女,白族)

黄湘江

童绍芬(女,彝族)

李荣艳(女)

胡 燕(女,傈僳族)

张廷秀(女,壮族)

玉 书(女,傣族)

羊桂荣(女)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顺东李国秀夫妻

夫妻同心战贫困 以孝侍亲传美德

     

我叫张顺东,妻子叫李国秀,我们是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村民。多年来,我们夫妻同甘共苦、以孝侍亲,使孝老爱亲美德成为我们一家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和李国秀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家庭。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了。因为没钱医治,我先后经历了4次截肢手术。但我始终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如今,我们的大女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小儿子也开始从事电商工作。由于党的政策好,我们家已经脱贫摘帽,家里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百善孝为先。虽然我们照顾自己都很困难,但从未因此推卸过赡养父母的义务,我的母亲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我们一直把老人照顾得很好,母亲经常夸赞说:“顺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

我哥哥家有两个孩子,前些年哥哥、嫂子因故相继去世,两个孩子从小就成了孤儿。多年来,我们夫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现在两个孩子都已长大,但我们依旧为她们操心着,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我们夫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夫妻同心,黄土变金。”我们深深知道,“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现在,相关部门给我买了一台电脑,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妻子李国秀用双脚一针一线绣出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永远跟党走”等鲜红的绣品,字字句句都是我们的心里话。

“家中有老福气好,家中有小是个宝。”结婚20多年来,我们夫妻自强自立,照顾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和失去双亲的侄女,以超常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努力,成为光荣脱贫户、成为脱贫楷模。

这些年来,我们家先后荣获5个省级奖项和5个国家级奖项。今年,我们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点名表扬和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我们深深知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致富不忘感党恩”,在奋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途中,我们一定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孙宁生

坚守平凡岗位 传递知识力量

     

我叫孙宁生,是南京师大附中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中学的图书管理员。

南京师大附中的校训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什么是大事?帮助那些想读书但因经济困难无法读书的孩子读上书,就是作为教师的头等大事。2011年1月13日,退休后第2天,我乘坐火车辗转来到距城区26公里的茨营中学。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我向校长提出会尽力办好3件事:一是建图书室,二是义务上课,三是资助贫困学生。

当年的茨营中学条件相对落后,拥有一间图书室,是学生们最迫切的需求。没有经费,我就拿出3.8万元资金,建起了52平方米的板房图书馆;没有图书,我就通过南京民盟的盟员们和南京师大附中、南京一中等学校的网站,募集了2万多册图书。2011年3月21日,图书室正式向师生开放,我们给它取名“希望图书屋”。2014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图书屋也扩大了规模。图书屋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我也当上了图书管理员。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邀请我为老师们做培训,我将自己任教多年的经验和南京师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分享给这里的老师。现在这里的很多老师不再只重视成绩,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了。我还与一些国外大学的留学生和云南大学的学生建立了长期联系,邀请他们前来支教。

为了精准资助贫困生,这些年我走遍了全镇10个村委会600多户学生家庭。我多方联系自己的朋友、学生,组织400多位爱心人士和一些社会团体,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儿320人,累计资助30余万元。现在这些受到资助的学生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成为中小学教师和卫生院护士,有的成为企业的骨干。

转眼间我已在云南支教11个年头,这些年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倍感珍惜。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淳朴的孩子。尽管我已经70多岁,但我依然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继续点亮烛光,为山区的孩子带去一点光明。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段莉萍

初心闪耀天平 担当守护正义

     

我叫段莉萍,是楚雄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层法官。1993年7月,我到楚雄市人民法院工作,离楚雄市120公里外的洒鸡口法庭是我工作的第一站。那时办案条件十分艰苦,为了方便群众,我们经常身背国徽走村串寨,群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开庭,群众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就什么时候开庭。在那里,我学到了法官的第一课:不是法庭在哪里,法律就在哪里;而是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法官就要把公平和正义带到哪里。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每一个案件看似普通,背后却有难解的心结、难言的苦楚。我在立案庭工作时,收到一个10岁孩子奶奶的来信。信中说,孩子父母离婚后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父亲外出打工下落不明,母亲改嫁到楚雄市某乡镇后外出打工地址不明,瘫痪在床的爷爷和体弱多病的奶奶实在无力负担年幼孩子的生活学习费用,只能向法院起诉其母亲承担抚养义务。立案后我多次到村委会、村民小组及公安户籍部门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终于在春节前3天找到孩子母亲,送达了相关开庭材料,庭审顺利进行。后来,案件调解成功,解决了原告的实际困难。

还有一起拖欠运费纠纷案件,被告拒不到庭,而原告提交的证据仅有一张收货人出具的收货凭证。案情虽然简单、案件标的金额也仅有2000元,但这2000元是原告辛辛苦苦18次运送货物的运费,如果该案以原告未提交证据,简单判决原告败诉处理,虽然在程序上没有什么问题,但会让原告质疑法律。开庭时正值疫情期间,被告又在外省,我通过微信、电话一次次与被告沟通,最终让被告认识到了自己不诚信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拖欠原告的2000元运费。

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我办理的案件或许不是生死攸关的大案要案,但每一桩案件都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我将以初心闪耀天平、以担当守护正义,用奋斗书写为民华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桑南才

傈僳山寨的“送信人”

我叫桑南才,傈僳族,今年50岁,是怒江州泸水市称杆乡邮政所所长。

1971年,我出生在泸水市称杆乡前进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是全乡最穷、最偏远的山村,很多人家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日子。1987年,我通过考试成为一名邮政人,2004年光荣入党。33年来,我怀着感恩的心,一个人坚守着一个邮政所,从一个月送200份邮件到一天送200份邮件,从每周徒步400多公里山路到一天骑摩托车160多公里,安全地递送了100多万份邮件,架起了深山里两万多名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称杆乡邮政所是怒江州投递范围最大的乡村邮政所,我虽然是所长,其实是“光杆司令”。过去,全乡5条邮路需要6天才能走完一趟,我出门后,妻子蜜晓琴就成了所里最得力的义务帮手,大家戏称我们是“夫妻邮政所”。

每次送邮件出门,比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走山路更为苦恼的是孤独,还有无处不在的危险。一次,我在送邮件途中,突遇暴雨天气和泥石流,不小心从山坡上滚到山谷,栽倒在泥水里迷迷糊糊过了一夜。第二天,当我蹚过洪水退去的河流,将邮件完好送到收件人手中时,老乡真挚的那一声声“谢谢”,让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幸福。

我送邮件途中,时常遇到许多需要帮助的群众,我都一一答应,咱们共产党员就是为民服务的。2001年,我拿出5万元积蓄,取出10万元住房公积金,又担保了5万元贷款,帮助生活困难的村民杨赵才家购买了农用车到工地上揽活,16年后,他成了村里第一批脱贫户。王玛基村有一位残疾人行动不便,平时靠着远嫁的妹妹汇款度日。10余年来,我坚持帮他兑汇款,他说我是“党派来的亲人”。2018年,我公开了手机号码,通过中国邮政乡村电商扶贫项目,帮助乡亲们把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33年来,我从“小桑”到“桑哥”再到“桑叔”,从部队退伍的儿子也加入了邮政队伍,我的邮政路,也从一个人变成了今天的全家总动员。33年来,不变的是乡亲们用傈僳语对我的称呼“托厄哈扒”,是“送信人”的意思,这是我一生感到最亲切的称呼。我一定会珍惜大家给我的荣誉,继续当好傈僳山寨的“送信人”!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包国涛

心中有个英雄梦

我叫包国涛,在香格里拉市上江乡人民政府工作。

2019年8月,香格里拉金沙江畔正值秋收,也是金沙江汛期,洪流翻滚,响声震天。8月22日12时50分左右,我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去上江乡士旺村查看烤烟生长情况,在返回单位的路上,途经上江乡格栏村扑爬岩的一个弯道时,发现有两辆白色的外地牌照小轿车停靠在路边,有人站在路边往江面上观望。

我意识到肯定是出事了,于是赶紧停下车前去查看,只见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正缓缓沉入江中,仅剩车尾还浮在江面上,被困人员的呼救声此起彼伏。我第一时间拨通了上江乡派出所报警电话,然后飞快地骑车下到了江边。4名被困人员被浸泡在湍急的江水中,他们紧紧地抱住了被车撞倒的一棵树,小树不堪重负正在慢慢地下沉。就在我考虑如何施救的一瞬间,一位大叔也来到了小树旁准备往回拉那棵小树。由于地势太陡,空中又飘着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连人带树一起滑入江中,我大声呼叫,阻止了大叔的举动。

随后,我迅速从身旁的石头后面绕到离树冠最近的水边,一边大声安慰被困人员,一边叮嘱他们抓紧树冠别松手,然后把绳子的一头扔给了江中一位被困者,被困人员抓紧绳子后,我用力将绳子往回拉,就这样将第一个被困者救上了岸。照此办法,我成功将其余3名被困人员全部救上岸。这时,上江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现场,在民警和其他热心人共同努力下,4名获救人员被顺利送往当地卫生院。

因为这件事,我被授予“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获此殊荣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我知道,比起那些与犯罪分子英勇搏斗,甚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进人物,我所做的微不足道,仅仅是有爱之人的普通之举,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之举。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在我看来,新时代的英雄梦就是在危急关头,能够站出来、挺上去、勇担当。我将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如既往地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人。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还是会选择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立足特殊州情实际 打造精神文明高地

近年来,怒江州立足州情实际,坚持重大典型引路,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先后选树了高德荣、邓前堆、霜福伟、桑南才4位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以及“最美支边人”管延萍、“最美法官”邓兴、“最美检察官”江德华等全国最美人物,选树了“云岭楷模”背包工作队等31个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道德滋养和精神力量。

回顾近年来怒江州先进典型选树的成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新时代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观,是全社会英雄辈出的根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英模精神、褒奖英雄模范,“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日渐成为社会风尚,华夏大地英雄辈出。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是怒江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一次会见、两次回信、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一次颁奖”,习近平总书记对怒江言之谆谆、意之殷殷的嘱托与深情,激励着怒江各族儿女砥砺前行,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独龙江样本”。

——曾经深度贫困的特殊州情,是怒江各族人民发扬斗争精神艰苦奋斗的现实环境。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怒江各族干部群众越是艰险越向前,形成了“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精神气概,为摆脱千年贫困注入了必胜的力量。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作用,是边疆民族地区典型辈出的重要保障。怒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与“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感恩教育相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

怒江发挥党委宣传部门的主导作用,积极做好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作为第一标准引领选树工作;坚持围绕中心,紧扣党和国家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推进,有针对性地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坚持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倾听、心与心对话、增强典型可塑性;坚持媒体先行,本地媒体挖掘素材,省级和中央媒体大力支持,为典型选树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坚持开展活动,持续举办年度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为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冲刺更高荣誉夯实坚实基础。

怒江将持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坚持典型引路,为怒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不竭动力。(记者 郎晶晶 整理 本版图片为云南日报记者 周灿 黄兴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