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村注重把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与“骠川文化”有机融合,开展特色服务,打造云龙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模式,试图把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成为乡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品牌和模式,成为孩子受益、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育人工程、民心工程。

建好乡村“复兴少年宫”,拓宽育人新阵地。以云龙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引领,追寻红色记忆,深入挖掘云龙保卫战、剿匪征粮、烈士生平事迹等党史资源,用活用好现有资源,建好少年“红色家园”。修缮改造原双柏县委办公大楼、涵盖中共党史和楚雄地方党史的“百年辉煌•红色云龙”综合展厅、农耕博物馆;建成乡村农家书屋,开设青少年红色课堂、青少年4点半课堂,存书7000余册,有效满足青少年对阅读需求。打造“重走征粮路”2条,野外拓展训练基地1个,复原古城门1座,复景云龙老街书店、电影院、医疗救助站等点位3个,让每一件红色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处红色印迹彰显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打造可走、可看、可听、可做的实践基地,夯实“复兴少年宫”育人阵地。

用活乡村“复兴少年宫”,打造铸魂新基地。结合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威楚红色文化走廊”命名及子午镇党委红色文化教育党员实训基地的打造,从市、镇、村三级遴选出一批对烈士陵园历史熟悉的人员担任烈士陵园讲师、少年宫辅导员。围绕云龙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运营及管理,夯实“乡村复兴少年宫”的人员力量,以志愿服务方式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以云龙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支点,发挥镇关工委、团委、妇联、学校、科普等部门联动共建作用,积极争取支持,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与中小学校签订共建共享协议,依托清明节、“五四”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革命传统教育;适时邀请辖区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五老”人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群体现身说教,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时代新人铸魂。

抓实乡村“复兴少年宫”,办好实践新课堂。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推陈出新设计品牌活动。围绕教育和体验两个主题,精心设计“学、行、吃、住、游”一条龙“实景课堂”,力求“一宫一品”“一宫一体验”,推出本土“九个一”红色产品(即:观一次红色展览、开展一次纪念革命先烈活动、重走一次征粮路、学唱一首红歌、吃一顿励志饭、观看一场红色电影、住一晚革命同志楼、讲一个红色故事、听一堂红色党课”),融看、学、悟、践于一体,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润泽青少年心田,多形式锤炼青少年理想信念。搭建基地乡村舞台,让前来少年宫学习体验的青少年发挥特长、展示才艺,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的融融之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活动室免费开设4点半小课堂,开启青少年红色文化阅读之旅;开设青少年夏令营特色班,常态化开展学习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少年宫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培优乡村“复兴少年宫”,筑牢成长新港湾。弘扬“阳光、快乐、温暖、幸福”的志愿服务理念,拓展“七传七服务”文明实践品牌,向青少年提供“点单式”“个性化”服务,增强“复兴少年宫”的吸引力、感染力。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及人员公开,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聘请专家撰写解说词,确保展陈说明和讲解准确、规范;以党员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少年宫各学习活动场所因地制宜、融合特色,做到分区设置体验、突出能力培养,发挥设施设备教育教学功能。通过学习和实景式体验,激励青少年牢记历史,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