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卫华,男,中共党员,1985年12月参加工作,2006年9月至今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他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一腔热忱,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和意志,怀着对党史研究工作的热爱,踏上了潜心钻研党史的全新旅程,十九年如一日躬耕不辍、倾心奉献,在地方党史资料征研、地方志资料编写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曾在2010年获评楚雄州党史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获评全省党史部门先进工作者、2022年获评云南省党史系统先进个人。
躬身力行 用脚步丈量红色历史
自2006加入党史工作队伍以来,丁卫华同志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心系基因传承,致力党史党志研究。他曾历时7个月,沿着革命历史路径,走遍烈士曾踏足楚雄市的每一寸土地,聆听每一句传扬烈士英迹的话语,认真调查、核实、求证、补充,悉心整理出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42名英烈事迹,为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苍岭红色文化公园、彝人古镇红色文化教育长廊、东华二程坝烈士陵园烈士一一撰写了英烈事迹和碑文。他晒得黝黑的脸庞、磨破的一双双鞋,见证了他的努力和成绩。他常说:“作为党史工作者,就必须要把党的历史弄清楚、搞明白,让英烈事迹得以不朽,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扬,这是责任,更是使命!”
声入人心 用宣讲唤醒红色基因
多年来,面对众多学校、企业、机关单位、高校、部队、街道社区等的宣讲邀约,丁卫华都来者不拒。他说:“将党的红色基因学习好、研究好、宣讲好、传承好,用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是我这辈子永不放弃的事业。”在党史宣讲教育工作中,他注重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善于通过不同角度的宣讲,用富有感召力的史实来触动灵魂,激发大家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坚定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进学校,他会着重讲述长征、抗战中的英雄故事;进企业,他会事先查阅资料,通过企业的发展沉浮着重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进农村,他会着重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为了备好一堂宣讲课,他常常白天工作,晚上通宵备课。无数人记得,烈日下、他汗水一串串流淌下脸颊,浸湿衣领;细雨中,哪怕雨水淋湿了衣襟,都阻挡不了他激情昂扬的宣讲。到今天,丁卫华已受邀开展党史、新中国史志愿宣讲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进社区活动1000余场次,受众达13.7万人。在他的激情讲述下,一个个陌生的先烈名字和干巴巴的红色故事,顿时变得鲜活立体和触手可及,大家都笑称他是“行走的活党史”。
讴歌先烈 用笔尖书写红色记忆
自2006加入党史工作队伍以来,丁卫华以饱满的热情、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每天翻档案、走访老同志、寻找早期党组织的活动轨迹,多方收集资料反复论证。他的家里、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史志资料,一张桌子、一支笔就是他笔耕不辍、史海钩沉的舞台。在搜集、查阅、考证1200余万字历史档案的基础上,他主笔编写出《楚雄市革命群英谱》《中国共产党楚雄市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楚雄市历史(第二卷)》,近70万字。目前正在编写《中国共产党楚雄市历史(第三卷)》,待完结后,将为楚雄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填补历史空白。期间,他还在《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楚雄社科论坛》《楚雄党史党建》等杂志发表文章27篇,取得较好的反响。今年已经58岁的丁卫华,虽已两鬓斑白,但依旧心似少年,劲也似少年,乐此不疲地奔走在研究党史、探寻党史、宣讲党史的路上,在平凡岗位上拼搏奋斗,用汗水、用智慧、更用热情践行着敬业奉献的精神,为一代又一代党办人树立旗帜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