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市学习宣传先进模范系列文学作品展示——记楚雄市2021年度身边好人姚立祖
作者:董玥

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空,阳光像蘸了辣椒水,刺得人们眼睛睁不开,眯着双眼都能感到鼻腔中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让人透不过气来。马路上,柏油都已被太阳烤得发软了。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下飞,好像怕阳光灼伤自己的翅膀似的。路边两旁的大树上,知了没完没了地叫,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花儿低下了头,草儿弯下了腰,都显得无精打采。
可即便如此炎热,孩子们最爱的还是这炎炎夏日。为什么,因为夏天孩子们可以一个个都躲在游泳池里。夏天的游泳池里,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的,只露出一个个小脑袋,欢声笑语中玩水,打水战。其实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夏天都喜欢在凉凉的水里戏水。
但是偏偏就是有人一到夏天就万分焦虑和担心,特别是孩子们的暑假,天天过得提心吊胆。这个“奇怪”的人就是楚雄市2021年“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楚雄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姚立祖。
现在的他,穿着蓝色的制服,在办公室里踱步,脸上的神情一点也不放松,这是他最害怕的夏天,最害怕的暑假。怕什么,就担心孩子们不顾安全,入水游泳时发生意外。在暑假期间,姚立祖非常害怕电话响起,因为电话一响可能又是一起事故。可是他仍24小时随身带着救援报警电话,洗澡都要放在旁边,就怕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夏天对于他是矛盾的。溺水事故不仅会毁了一个人的生命,也会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每年夏季,楚雄州各县市都会不同程度发生溺水事故。
2019年7月,姚立祖和他的队员们接到了禄丰县勤丰镇派出所的救援电话,有一名小学生在村委会下方的水库溺水,当地公安、消防都出动了警力帮助搜救打捞,但都没有找到那名小学生。那座水库做过除险加固维修,坝底情况十分复杂,搜救十分困难。虽然泄洪闸已经打开,水体已经流动,但溺水儿童还是没有找到。

接到救援电话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姚立祖来不及多想,立刻带着2辆车8名队友赶往事故现场下水搜救。7月的勤丰依然闷热、蚊虫叮咬,夜里光线昏暗,搜救条件差、难度大。8名队员分成两组交替搜救,没有一个队员说过一句抱怨的话,都在分理搜救。连续搜索4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了溺水儿童,但是因溺水时间过长,救上来时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天亮了,本是清爽宜人的早晨,却传来了阵阵哭声。溺水儿童70多岁的奶奶哭昏在水库坝埂上,母亲抱着孩子捶胸顿足,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消失了。看到此情此景的姚立祖,心里非常难过。他暗下决心,每次只要有人溺水,不管打捞难度有多大,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坚持要把人打捞上来。此后,姚立祖经常对队员们说,把人打捞上来,哪怕是救不过来了也让他们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对死者亲属最大的安慰。
姚立祖出生于楚雄州双柏县哀牢山中的一个小山村,1985年入伍,退役后自谋职业。2014年筹建楚雄蓝天救援队,2016年任楚雄蓝天救援队队长。
你要是问姚立祖为何要组建楚雄蓝天救援队,那就要从那一天说起。
“5·12”这个让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2008年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顿时房子倒塌,不少汶川人民被压在废墟下。这时一群蓝色的身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着搜救犬,开始了紧急的救援行动,一件事让人至今想起都十分感动,一位战士体力虚弱,不能再进行救援,可那位战士仍哭喊道:“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这句话感动了全世界,也让许许多多的人泪流满面。汶川地震触目惊心的灾害让姚立祖既震惊,又深感同情,他的心里翻江倒海。姚立祖军人的热血在燃烧,苦于不知道如何能去灾区救援,怕贸然前去增添麻烦。这时,他第一次认识了那群蓝色的逆行者,他也希望能像这群蓝色逆行者一样,以己所长帮助陷入困境的人。
从那天起,姚立祖开始关注这群蓝色逆行者。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都有他们的身影。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民间救援机构,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以无偿为社会提供救援服务为宗旨,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万名志愿者的规模,建立了100多支分队,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救援机构,可以说是民间应急救援的标杆。他们自己组织训练,从松散的联盟成为具有专业救援能力的救援队。他们都是志愿者,参与救援只因一颗爱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蓝天救援队。姚立祖第一次对民间公益救援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
2014年,姚立祖和志同道合的友人们一起开始筹建楚雄蓝天救援队。姚立祖现在想起来总笑着说:“心怀鸿鹄之志的一群菜鸟。当时十几个人凭借一腔热血汇集在一起,谈不上专业。”姚立祖渐渐认识到,人间需要大爱,救援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和专业。
2015年姚立祖有幸被蓝天救援队指派参加中国国家救援队系统救援知识的培训,渐渐地,楚雄救援队的任务也从开始时简单地帮助寻人、扩展到山地救援、地震救援、泥石流和洪涝灾害以及水域救援等领域。
为了让加入救援队的普通志愿者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全面掌握救援技能知识,姚立祖利用队员们周末和下班休息时间,每周组织两到三次的业务训练或技能培训,并留着年假、休息日开展应急救援任务。因为姚立祖深知救援现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件件老百姓的财物,一颗颗满怀希望又需要去抚慰的心,在灾难面前他们必须专业。面对险情,姚立祖始终不忍心,也不愿意落在队员的后面,他知道只有作为队长的他多一份信心,队员们才有十分的责任。队员们口中常说的:每次我们队长总是把轻松的任务留给队友,重的、累的、危险的总是留给自己。哪个队员没有亲人牵挂?作为队长姚立祖有义务、更有责任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带回家。做公益救援不容易,他们是主动涉险者,更是一名逆行者,他们立志把公益救援做成一种担当、一种信仰!
2016年9月22日,大暴雨袭击大姚县桂花镇,马茨村受灾最为严重,并且因为通讯等线路的损坏,已经和马茨村失去联系,无法知晓当地受灾具体情况。根据楚雄州委州政府的抢险救援指示,姚立祖立刻带领队员,4辆车20人携带救援器材、保障物资,疾驰300余公里,连夜奔赴马茨村。那一夜,对于姚立祖来说,依旧记忆犹新。由于道路成段被冲毁,民房屋舍倒塌和电线杆倒伏,救援车辆无法通行。姚立祖深知险情严峻,刻不容缓,立即带着队员们背负20多公斤的救援器材和保障物资,冒着大雨,徒步趟过湍急的河流和箐水,徒手爬过陡滑的断崖,没有一个队员在路途中要求休息。紧急徒步10余公里后,终于到达失联10余小时的“孤岛”马茨村。到达救援点后,姚立祖和领队员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严重,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奔赴潮湿稀滑的泥石流中救援,转移群众、救护受伤的灾民,翻挖捂埋的财物和牲畜。经过5天的抢险,终于圆满完成救援任务,给灾民递上了一份期冀,一颗滚烫的心。

多年来,姚立祖和他的队员们作为政府应急体系的辅助力量,按照其“人道、志愿、专业、开放、忠诚、正直、勇敢、谦卑”的服务宗旨积极协调和配合政府为楚雄州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群众性户外活动提供公益保障服务;为社区、学校、企事业、农村等提供安全教育宣传,完成各种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

8年来,在楚雄大地上,不时的都能闪现姚立祖和队友参与救援的身影。队伍中有医生、事业单位职员、公务员、教师、退役军人、白领、私企业主等等,还有一些老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蓝天救援队志愿者。一次次的奔波、一次次的奉献,他们不悔的救援之举绽放希望之花。作为公益性民间志愿者,他们所有的救援任务都是免费的,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救援从不收取群众的一分一毫,个人制式队服、防护装备和救援设备工具都自行购买,车辆出行、参加救援技能培训、技能证考试全都是自掏腰包和队员们的自筹。
自己出钱自己出力,无私奉献,图什么?我想,如果你亲自到事故现场,你就不会再问他们图什么。人已死了还救他干嘛?他们是要让死者的灵魂有归宿,死者的家属有尊严!
姚立祖和楚雄蓝天救援队参与昭通鲁甸、普洱景谷、临沧沧源、大理漾濞等地的地震救援,执行过大姚桂花、牟定等地的各种救援,与队友多次同全国各地蓝天救援队伍联合组织救援行动、跨出国门,驰援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8年来,姚立祖和楚雄蓝天救援队队友们参加500多场次各种救援行动,救援过群众近30万人次,收获了社会各界200余面锦旗。在受灾群众心里升起一抹希望,姚立祖和他的队友的人生价值一次次得到升华,他们的救援队也多次获得省州的多项荣誉。面对荣誉,他们救援的心不会停息,只要接到救援的信号,他们就义无反顾奔向救援现场。
在姚立祖和队员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楚雄蓝天救援队,加入到了志愿服务和救援中去。因为有了燃烧的热情,人们更义无反顾地舍弃小我,无私地为大我奉献;因为有了合理的机制,热情才能如涓涓细流,润泽人们的心田,为困境中的人们带去希望。既有热情,又有好机制,原本脆弱的生命才更能够守望相助,愈发坚强。一次次志愿服务,使他们内心收获满满;他们的真情与付出,感染了身边的人,也培育着文明风尚。
晴朗湛蓝的高空万里无云,像碧玉一样澄澈,而在楚雄大地上,蓝天救援队的正能量,蓝天救援队的无私无畏,撑起了这片生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