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安排、专门部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楚雄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乡风更文明
楚雄市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牢牢牵住移风易俗“牛鼻子”,引导村民除陋习、树新风,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大过口乡:“双语”宣讲引导村民遵约守约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随礼水涨船高……面对陈规陋习,楚雄市大过口乡组建精通汉语、彝语的10支“双语”宣讲队,走村入户,上门打招呼、做宣传。此外,大过口乡还在各村显著位置设置精神文明宣传专栏,将“一约四会”内容进行公示,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等载体潜移默化消减群众落后思想。
大过口乡磨刀箐村第二党支部书记陈光洪说:“过去,哪家办事都是猪、鸡、牛、羊一样不少,一场宴席下来,常常让主人背上债务。这种情况现在很少见了,宴席都兴荤素搭配,节俭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新村镇:“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我有230分,可以兑换2桶食用油”“我有70分,下次卫生大扫除我要提前报名”……说起积分制,新村镇巨龙村村村民无人不晓。
近年来,新村镇把积分制引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将村民的日常行为由传统的口碑评议,转换为可量化、评价的数据指标,通过将积分兑换成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移风易俗,积极向上向善。
新村镇巨龙村委会书记李旺泽说:“我们村通过积分制,将人居环境、兴业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内容作为主要评分项,并赋予一定分值。村民在德、善、美、勤、俭等方面做得越好积分越多,做不好还要扣分,积分可以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精细化的积分制管理机制,潜移默化地约束和改变着村民的一言一行。

西舍路镇:乡村文化墙“绘”出文明新风尚
“墙壁以前都是光秃秃的,啥也没有,也谈不上好看,自从画上了这些彩绘,这些墙壁都穿上了新衣,大人小孩都喜欢,每幅画传递的含义都很直观,让人看着真舒服。”西舍路镇安乐甸村村民自安国对彩绘的“文化墙”赞不绝口。
西舍路镇将文明村镇创建与美丽庭院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弘扬文明风尚、美化农家墙壁”活动。依托广场墙壁、民宅墙壁为阵地,采取图画、文字、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贤孝文化、文明乡风等宣传内容与乡村景观有机结合,成为各村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一幅幅生动的“文化墙”成为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