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三街镇:传承500年 “火草麻布纺织技艺”再现光彩

发表时间:2022-05-19 08:44 信息来源:三街镇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在科技不断发展

人类文明飞速进步的今天

总有一些人默默地

保护与传承着传统民间手工艺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楚雄市三街镇

这些堪称“绝活”的民间技艺

火草麻布纺织技艺

居住在楚雄市三街镇的彝族群众,至今仍保留着“火草麻布纺织技艺”,而这项流传500余年的技艺,如今与楚雄的民族民间刺绣技艺融合发展,制作出的民族服装服饰广受好评。

这位正在纺麻织布的老人名叫张秀英,是楚雄市三街镇火草麻布纺织技艺的传承人。对于70多岁的张秀英来说,这一台古老的纺织机是她最珍视的“宝贝”,这一份技艺,在她的手上已经流传了几十年。

楚雄市三街镇火草麻布纺织技艺传承人张秀英说:“学这个技艺学得早了,十二三岁就学会了,那时候是奶奶教下来的,我妈妈和我姐姐教我,那时候就是穿麻布衣裳。”

张秀英告诉记者,每年的六、七月间,是采摘火草、收割火麻杆的季节。她们将采来的野生火草叶片洗净,剥下叶背面白色纤维层,搓成线,叫火草线。把麻杆浸泡后剥下外皮纤维纺成线,叫火麻线。织布时,用“火麻线”作经线,“火草线”作纬线,重复交织而成一定宽度的火草麻布。从割麻、制麻线到织布,就有几十道工序,织一件衣服,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今,为了把这份手艺传下去,张秀英收了徒弟,与当地的民族民间刺绣结合起来,制作出彝族服装服饰,在集镇上经营起民族刺绣店,以火草麻布作为衣料制作的彝族服饰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而今,把火草麻布纺织技艺传承发展下去,成了张秀英最大的心愿。

在文化变迁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的彝族火草麻布纺织技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彝族群众的文化记忆。在楚雄市三街镇,火草麻布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民俗活动、节庆活动、祭祀礼仪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楚雄市三街镇民族文化学者鲁银才介绍,在当地的彝族毕摩经中,有很多有关麻布、织布的传唱,在三街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非常多的彝族妇女都穿麻布衣裳,那个时候几乎家家都有麻布机,每位妇女都会麻布制作技艺,可以说麻布是彝族群众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生活原材料。

如今,“火草麻布纺织技艺”被列入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楚雄市依托各乡镇民族刺绣坊,培训了一批“火草麻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通过成立非遗保护机构,开展火草麻布纺织技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这一份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