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紫溪镇紫金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着力化解农村事务管理难、群众活动开展难、互助守望坚持难等自治难题,谱写“村美家富、业兴人和”新篇章,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楚雄州无邪教创建示范村”、“楚雄州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建设,发挥三支队伍“主心骨”作用。紫金村以加强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以强化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为切入点,在建强村级党组织、村民组织的基础上,建设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三支队伍”,积极探索“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发挥三支队伍的“主心骨”作用。选优配强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在村内德高望重、公道正派、带头致富、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中推选产生村民理事会。村内村庄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等大小事务均由村民小组长向群众收集汇总,形成议题后提交党小组会或村民小组党支部会议进行首议,再由村民理事会进行商议,通过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后的议题由村民小组长组织实施,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实施过程全面监督,形成以村民小组长提议、党小组会首议、村民理事会商议的基层治理模式,引领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建设。
二、强化载体建设,发挥三个平台的“主阵地”作用。村党总支以党员活动中心、红黑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点)“三个平台”为载体,强化思想教育、突出自我管理,有效发挥“三个平台”的“主阵地”作用。以党员活动中心为平台,深入开展乡村夜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民户长会等,强化理论学习教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点)为平台,镇村干部和村内先进典型定期开展宣讲,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建立农村移风易俗红黑榜,突出农村事务自我管理,将“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带头参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维护村庄良好形象、乐于奉献”作为“红五条”评议内容,将“酒鬼喝酒闹事、滥办酒席、不执行议事决定或违反国家政策、破坏公共基础设施、不诚实守信”作为“黑五条”评议标准。每季度由各支部书记组织召开村民户长会,开展1次勤劳致富和懒惰致贫典型评比,勤劳致富正面典型在村民户长会上进行表扬,张榜公示,爱心超市适当进行实物奖励;懒惰致贫反面典型在村民会议上进行批评教育,上黑榜公示,适当进行惩戒。通过定期评比、奖勤罚懒,引导村民遵守公序良俗、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移风易俗。
三、强化机制保障,发挥三项机制的“主导权”作用。为切实加强村小组资产资源管理,及时掌握村情民意,教育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政策执行和规范村内事务管理,建立了村组干部联系群众、村规民约管理、激励奖励“三项机制”。以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网格化管理为平台,健全完善村组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村“两委”人员直接包组到户,负责各组的“红白喜事”、林业、土地等的各项政策宣传监督落实,督促群众依法依规办事,确保上级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村规民约管理制度,在村委会村规民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指导14个村民小组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议事制度,将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婚丧喜庆等纳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发展产业上敢于创新、在村庄美化亮化上积极主动的村小组,村委会优先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对工作实绩突出的村组干部群众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制定“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污水处理、包门前秩序、包田园清洁”的“门前五包责任制”、“垃圾清运费”等制度,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实现人人都是“保洁员”、人人都是“监督员”。
如今,走进紫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特色林果,一条条宽敞整齐的村内户外道路,一幢幢别具特色的民房民居。游客可走着宽敞的水泥路到田间地头采摘水果,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农家乐随处可见,凉棚下、果园里,笑声不断,构成了一幅“村美家富、业兴人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