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新村镇党建引领谱新篇 林下经济开新局

发表时间:2024-07-20 08:36 信息来源:新村镇  作者:付金灵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新村镇紧扣“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定位,多举措培育林下经济“新引擎”,将闲置的“青山”盘活成了“金山”,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展林下经济致富之路。

——聚焦观念转变,镇村上下齐推进。强化镇、村两级联动,建立“党委政府引导、村组主责、企业和合作社主体、行业站所主抓”的工作机制,做到层层抓、层层实,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先后到村指导22次、召开林下经济部署推进会6次,解决实际问题8个,全力助推林下产业推进快、成效显。依托群众“微单元”服务体系,以入户宣传、召开户长会等方式,向农户普及林下种植的益处、市场前景及政策扶持,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彻底扭转广大农户从森林上“找收入”只能通过砍树种茯苓、伐木卖木材的固有思维,通过推广林下经济,让大家知道“不砍树,也能富”。以高价值的利用促进高水平的保护,实现“生态性”和“经济性”两个都要、两个都好。

——聚焦示范带动,党员干部齐上阵。明确“支部先干、党员示范、农户行动”,全面铺开“三个一”模式,即每个村因地制宜打造一块林下示范基地,让农户看得见、学得来。每个村摸排一批林下经济能手,让林下发展有带动,种养经验有传承,每个村选定一片不少于300亩的储备发展林,下好连片式发展、规模化经营、资本化引入的“先手棋”。同时建立“1+1+N”的基地管护机制,即“1个党支部联系1个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负责协调发展中的N个事项”,实现一批党员干部由“思想先进”到“领富先锋”的转变。目前,全镇打造以滇黄精、滇重楼、滇红大戟等为主要品种的示范基地15个,林下经济能手40余人,储备林地2800亩。

——聚焦延链补链,政企联动拓市场。围绕“扩规模、优品种、调结构、提质量、强品牌、拓市场”工作思路,树立“以销定产、以需定供”的导向,聚焦云南新世纪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楚雄天利药业等重点企业,与生产端直接达成合作,选取价格稳定、需求旺盛、市场欢迎的品种,通过前期试种,在基地和全镇范围内推广种植,成为药企长期原料供应商,解决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种类品牌化—种植标准化—收购集中化—加工精深化—销售多元化”全链条,提高林下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林下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完善林下经济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互补,拓宽销售渠道,开辟林下经济发展新局面。

——聚焦成果共享,助农增收惠民生。持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进行灵活绑定,提供林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托管”模式,统一种苗、按约收购的“订单”模式,利润共赢、风险共担的“股份”模式等多种合作方式,农户可获得“流转租金”“务工收入”“山菌分成”“代工利润”“运输收入”“带货提成”六重效益,村集体可获得“流转佣金”+“收购提成”+“入股分红”三笔收益。企业为脱贫户和监测户提供“高于一般户流转租金+优先安排务工+高于一般户保底价收购+老人生病补助和小孩升学奖励”“四项保障”。以伍德公司基地为例,10户农户流转或作价入股林地650亩、收入达20余万元,2023年实现就近务工1200人次,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务工达300人次,拨付工资、补助等资金150余万元。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下步,新村镇将持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唤醒”沉睡大山,“激活”绿色财富,“释放”绿色福利,让“土货”提质增值,成为农户欢迎的“香饽饽”,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