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村镇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新村镇立体气候明显、产业承载空间大、韧性足的优势,整合全镇自然资源,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新村镇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行动的方式,在种植技术、种苗供应、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推广滇红大戟这一有明显地域特色、产值高、市场需求旺的特色中药材种植。同时,邀请省林科院中药材专家到现场勘察,力争短时限内完成“正红红大戟”品牌认定,全力打响新村特色名号。今年,全镇新增滇红大戟种植主体106个,推广种植滇红大戟400亩。

新村镇地处山区,土地资源珍贵,但林业资源丰富,做好产业布局、转变思路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今年,新村镇聚焦药材“基本田”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发掘林下资源潜力,重点推广林下套种发展模式,走出长短结合、立体高效、循环利用的发展新路,实现黄精、重楼、草珊瑚等常规中药材在林下生“金”。推广种植黄精、草珊瑚等中药材3100余亩,建成伍德、益康源、戟缘、金果实等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8个。
滇红花种植成为新村镇优势产业,近几年在规模化种植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新村镇着力提质增效,致力打造“种植—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条,推动中药材产业向初加工、深加工方向发展,从卖原材料转变为卖半成品、成品,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结合特色中药材滇红大戟,形成特色中药材“两红”名片,并在“两红”衍生产品上创新出招,真正将“特色”和“优势”辐射到发展中去,开发出滇红花和红大戟酒、油、酱油、蜂蜜、泡脚包、膏药贴、香囊等衍生产品,叫响新村“两红”品牌。
将中药材种植带入小庭院建设中,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探索实践“瓜果园、小药田才是村组最美绿化”的整治思路,推行宜居与宜业相结合,把卫生死角和零散空地变为小药园、产业地,为下一步建设又美、又绿、又富乡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