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树苴乡马家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泥泞难行、五堆十乱随处可见,农业产业发展单一、农特产品滞销严重。近年来,树苴乡通过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乡村治理相融合,探索“党建引领强动能、群众自治抓共建、美美与共促振兴”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盘活民族特色资源,以绿美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发展。

——合力共治提升乡村颜值。
在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倡议之下,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村108个户厕和1座公厕完成标准化改造;铺设污水管网2600多米、建厌氧发酵池4个、户收集池92个,108户农户生活污水全面实现收集治理;整治私搭乱建3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30余处、废弃圈舍20余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除闲置房屋3处,因地制宜修缮翻新老旧木屋15间,延续少数民族建筑风貌,保留乡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点。同时,通过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清扫保洁、“红黑榜”、垃圾清运费收缴等多项制度,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美丽乡村齐建设,治理成果同维护”的行动自觉,让绿美乡村建设成果常态长效。

——示范带动助推产业兴旺。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依托马家村的古建筑、古树名木、阔松林等自然资源开发乡村精品民宿和林间露营基地,在周边农田分季节规模性种植油菜花、万寿菊、向日葵等观光型经济作物,吸引游客观光打卡。并在南景线沿线开设“山里人家”农家乐、羊汤锅美食店等特色餐馆,打造集休闲娱乐、游玩观光、餐饮住宿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经济圈”。同时继续探索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擦亮“三尖山”牛干巴、腊鹅等品牌底色,让群众增收致富。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
发挥党员活动室和代表联络室的阵地作用,结合群众所思所想和生产生活实际,宣传阐释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乡村更好地浸润人心、引领发展。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一约四会”作用,倡导文明乡风,持续引导基层群众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引导破除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科学健康、情趣高雅、崇德守礼的良好生活方式和文明社会风尚。定期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广大群众,引导他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大力培养尊老爱幼、团结向上、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新风尚。
如今的树苴乡马家村已成远近闻名的民族村、文明村、卫生村,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