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华镇红墙村党总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紧扣“党建带村、生态立村、人才强村、产业富村”发展思路,探索“党建+产业+旅游”模式,统筹推进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建强支部筋骨,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紧紧围绕“13331”党建工作思路,举好党员先锋模范旗,建立“总支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党群联动模式,培育“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支部党建引领品牌。成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针对枇杷、红梨、樱桃、寿桃等种植农户,开展管理培训,进行面对面解答、手把手服务,为群众提供产供销服务。43年党龄的李开发,在黑山羊养殖产业中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支部党员李凤有、李金荣规模化种植红梨、生态枇杷,打响了红墙红梨、生态枇杷品牌,每年创收10万元以上,成为全村种梨户、枇杷户的标杆,推动“党建链”加持“产业链”,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汇聚发展合力。
——培育壮大产业,拓宽增收致富“发展路径”
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受益”为目的,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群众”的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抓实黑山羊等特色养殖业、经济林果业种植业的基础上,推广种植万寿菊330亩,种植户160户,2022年实现村民增收60万元,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2024年红墙村试种植航椒1号5亩,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依托“山里人家”农旅项目改造老旧房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民宿,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以上。同时广泛发展樱桃、红梨、枇杷、万寿菊种植,全力打造黑山羊、肉牛、土猪、土鸡等生态畜禽养殖业,促进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齐头并进健康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发展路径”。
——强化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以“村庄环境美、乡风民风美、群众生活美”为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积极完善“支部引领+网格管理+产业发展+群众自治”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严格按照“十有十无”、“123456”思路、美丽庭院“六美”的要求,落实“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包片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人人互联结成网,网网互通组成村”的覆盖格局,实现村民保洁制度常态化,保洁任务全覆盖,全面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除陋习”“讲卫生”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户户共享文明成果”良好格局。以“千万工程”秋风行动为契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委会周边及公路沿线村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7个村小组项目已完工,用实新举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厚植文化底蕴,激发农旅融合“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气候、交通和区位优势,积极利用本地资源禀赋,以“山里人家”项目为依托,以“春观樱花海洋、夏走田园风光、秋赏乡村果园、冬游万亩松涛”的美景和“春吃野菜清肠胃、夏采红梨美人酥、秋尝核桃一捏脆、冬品枇杷咳速停”的美味为强大吸引力,大力发展现代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扶持农户创新发展以林果产业为核心的采摘经济,以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扎实举办红墙“山里人家”樱桃•枇杷节等活动,以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特色的民族风情、吸引更多游客自驾游,尝彝家山菜、住特色民居,让游客来到红墙可以住得下、吃得美、带得走,丰富农旅体验,提升旅游发展质效,擦亮“康养福地,秀美红墙”名片,走出了一条以果为媒、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