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口乡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各项工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美乡村,共绘强农、美村、富民新图景。
大过口乡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形成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乡党政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制约全乡产业发展、生活宜居、增收致富的重大问题。强化督导考核,对工作推进得力、成效明显的村,按规定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持续完善“党建+环境整治”机制,党员带头并号召村民自觉对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进行清扫清运,每月开展卫生整治不少于两次。
深刻把握“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充分考虑全乡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解”。加大魔芋种子繁育种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企业招引力度,补齐魔芋即食产品开发、魔芋产品销售等方面短板弱项,不断完善“绿色种植—订单回收—精深加工—品牌终端”产业链,巩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成果,打造特色魔芋文旅小镇。鼓励和支持畜禽品种改良和青贮饲料深加工,大力扶持和培育畜牧养殖大户、专业养殖村和养殖企业。发挥大过口乡电子商务服务站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电商直播新业态、新模式引流促销,引导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通农特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发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优势,着力在提升彝绣品质、打造彝绣品牌上下功夫,以“公司+基地+文明实践+绣娘+订单”模式,拓宽绣品销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把农村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点亮“美丽经济”。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房改善、户厕改造和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挖掘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等元素,着力将大过口杞家、李家小组打造为“千万工程”示范村。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花钱少、见效快的事项抓起,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小组42个、美丽庭院1498户,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两个。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垃圾清运有偿收费服务制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保洁、公共服务岗,确保全乡环境卫生从一时干净向时时干净提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