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镇充分发挥中彝医药文化特色优势,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全社会传承和发展中彝医药文化的主动性,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中彝医药文化发展格局,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夯实中医药工作基础,持续提升中彝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动中彝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药材+强培训,解好中彝医药发展原料“难题”。把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作为中彝医药发展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让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中彝医药文化推广和实施乡村振兴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镇种植中药材2500亩,其中,种植黄精800亩、重楼570亩、红花300亩、当归500亩。在鼓励群众种植中草药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中医(民族医)药种植指导员和种植能手培训,不断提升农村中医药种植技术水平,助推全镇中医药种植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中医(民族医)药种植指导员培训班3期4班,培育7年以上中医药种植经验的学员53人;培训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等学员111人。并将全镇较有代表性的熟悉本地风土人情、心系农村、情系农业和专业技术较强的3名中医药种植大户推荐加入市级中医药种植培训师资库。
——强协作+强人才,解好中彝医药发展人才“难题”。注重内培外引,通过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下派2名楚雄市中医院医师到中山镇中心卫生院帮扶,中山镇中心卫生院上派2名中医医师到楚雄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及针灸科进修学习,1名中医医师到楚雄州中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为建设一批业务素质过硬、技术水平较高的优质医疗队伍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门诊中彝医就诊人数4722人,中药处方数5851张,中成药费191755.52元,中药饮片处方数381张,中药饮片费111383.26元,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数259人。
——强技术+强服务,解好中彝医药发展技术“难题”。围绕中彝医药“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的“五专”优势,规范中彝医诊室、中彝医治疗室、中彝医药房、煎药室,配备中彝药饮片285种,配方颗粒217种;配备中(彝)药饮片服务以及毫针技术、穴位注射技术、留罐技术、皮部经筋推拿技术等7类23项中(彝)医治疗技术;配备中频治疗仪、透药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10类16种中(彝)医诊疗和康复设备,通过传承和创新,不断提高诊疗服务水平,为群众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