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大地基乡聚焦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服务创新、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文明培育六个重点,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以服务为支撑”的基层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盘棋”抓经济,引领文旅融合“新方向”。大地基乡红卫桥村依托区位、交通、气候、资源等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实践“支部引领、社会带动、企业参与、群众支持”的乡村振兴融合机制,大力发展观光生态旅游,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帐篷露营、摸鱼比赛、泼水嬉戏、文艺演出等特色文旅活动,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以文促旅、以旅带农、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23年以来,红卫桥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实现群众增收130余万元,勾勒出一幅红色文旅融合的美丽新画卷,谱写了一曲红色以旅带农助群众增收致富新乐章。
“一张网”抓法治,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大地基乡水卷槽村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化解邻里、土地、山林、债务、婚恋等矛盾纠纷纳入小组普法工作重点,围绕“送法进万家”,组建1支8人的“乡+村+组”网格党员干部志愿队伍,利用节假日和召开户长会时机,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3轮次,培育“法律明白人”564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举办“国家宪法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宣传并协助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1200余人。
“一站式”抓服务,打造村级事务“新模式”。大地基乡者力村创新开展“三亮一微一清单一代办”行动,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围绕村级重大项目建设、村级财务管理等12个方面工作,梳理公开15项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清单、22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清单,让群众办事看得懂、办得明、环节清,在村委会设立专门代办点,由专职人员全程负责政策咨询、协助准备、代收材料等具体工作,真正做到基层代办“为民跑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为群众办理事项435件,其中代办事项330件,占比76%,群众信访矛盾存量及新增数量快速递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条心”抓文化,架起民族团结“新心桥”。大地基乡腊脚村把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专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族节日等契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会2场次。通过田间讲堂、火塘夜话等形式,在4个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宣讲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10轮次,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大地基乡常开长盛;依托席草坝村民小组70.2%的彝族人口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组建1支15人民间非遗传承队伍,坚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守根铸魂。
“一把尺”抓环保,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大地基乡中邑舍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导向、以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林长制”,设立村级林长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副林长由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书记担任,组建村级网格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依托中邑舍茶厂资源整合力、带动力,将零散茶园、农户集中起来,统一种植、采摘标准,统一将采摘鲜茶叶交售至中邑舍茶厂加工、销售,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茶叶从业农户181户,户均增收达1.5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一股劲”抓民风,构建美好和谐“新家园”。大地基乡大地基村“因村制宜”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陋习等不良社会风气,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共倡新风的格局。全村共评选出市级“最美家庭” 2户,乡级“最美庭院”36户。组建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敬老爱老、法治宣传、帮扶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特殊人群100余次。村党总支依托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群众开展树文明新风创建活动30余场次;持续开展“传家风、树美德、守诚信、做好人”活动,建立道德评议体系议村民道德小组,坚持道德小组交叉评议,每季度组织成员对其他小组环境卫生、团结邻里等情况进行评议亮分,公示评选结果,激励广大群众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