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华镇将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重要载体,创新并健全小农户与农业产业有机衔接机制,探索并建立利益联结四种机制,不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群众实现有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二次返利有“奖金”、参股经营有“红利”,促农增收致富效应日益显现。

——建立“产业闭环+二次返利”机制。探索“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闭环”利益联结机制,回引农村优秀人才,成立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教技术、做示范,带动11个村1318户村民种植生态枇杷13000余亩,发展农村电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产销协议和保底收购协议,按照保底收购价进行收购。同时,探索“二次返利”激励机制,拿出企业收购和销售社员枇杷净利润的15%,按照农户枇杷交售额进行再次分配,把返利现金折算成等额农资,发放到果农,用于扩大生产、提高品质。

——建立“保底收益+股份分红”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由创业成功返乡村民成立楚源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农户+村集体+企业”的发展模式,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将土地按每亩每年1000元的租金,3年后每年增加50元,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并用前三年的土地租金为股本入股到公司,按照股本金额的多少,占有相应比例的股份。群众除获得每租金外,能按持股比例分红。通过“能人办公司、公司联农户”,把公司创业、发展根基深植在群众中,直接受益群众59户178人,每年务工收入385万元,9户群众进入园区开娱乐场、炊锅店、冷饮店,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建立“土地流转+返聘务工”机制。楚雄绿巨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猕猴桃种苗扶持+科技培训”的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帮扶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猕猴桃种植基地350亩,农户每年地租收入52.5万元。企业优先聘用本地农户,聘请长工27人,季节性聘请零工200余人,农户务工收入75万元以上,形成“租金+劳务”两份收入。企业对农户猕猴桃种苗进行扶持,低于市场半价出售种苗于本地群众,并有针对性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指导,把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无偿传授给群众,累计开展培训200余场8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80余户种植猕猴桃3000余株,果树已开始挂果,预计今年亩产值将达5000元,将有效提高群众收入。

——建立“协议订购+优价助农”机制。培育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好的龙头企业,将农户紧密联结到企业的供应链上,带动农户增收。林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化养殖设备,蛋鸡存栏17万至20万羽,每年使用玉米5000吨左右。企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采取委托本地种植大户收购、签订收购协议等方式,按照一般农户高于市场价0.1元/公斤,脱贫户、监测户高于市场价0.3元/公斤,每年收购本地玉米1200余吨,2023年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增收6.6万元。公司提供固定工作岗位26个,使用临时用工2500余个,每年增加群众务工性收入154万元。开展技术培训,选派技术人员和工人到云南农大、省禽病中心等专业机构和鸡苗厂、饲料厂等学习培训。带动2人创办了养殖场,5人从事蛋鸡养殖,让周边农户走向科学养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