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八角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激活发展“密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是充盈乡村之“实”,让特色产业“兴”起来。充分利用“一江两河”流域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多头并进,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图,提高产业发展引领力,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区,提升产业发展扶持度,培树产业发展带头人,铺就产业发展共富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全力打造“一江两河热果谷”和“热带水果观光园”,做实“土特产”文章。建成党员教育实训基地7个,引领培育国荣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康力种植农场、兴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牛多多养殖场等一批经营主体和培育壮大芒果、柑橘、澳洲坚果、碧根果、中药材种植和肉牛、肉羊养殖7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农增收效应日益显现。
二是激活乡村之“才”,让人才队伍“壮”起来。树牢“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理念,筑牢乡村人才“蓄水池”,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乡村人才“内动力”。依托镇党校、党员教育实训基地、“云岭先锋”夜校等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2期300人次、村组干部培训2期150人次、芒果种植培训5期680人次、金银花种植培训及电商技能培训2期99人次、农机实用技能培训2期300人次,形成了以本土人才培养为基础,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为突破点的发展态势。厚植乡村人才“肥沃土”,大力实施“乡音技艺”,组建镇村组骨干、政法干部、农技干部、文体干部、医护人员、教师6支队伍,开展五进培训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共培养教育教学能手、医疗卫生人才、文化旅游艺术人才、烤烟种植能手、粮经作物种植能手、养殖能手45名,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铸牢乡村之“魂”,让乡风民风“淳”起来。坚持做好“文化活动﹢宣传引导”文章,将乡风文明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全面推行“六五四三二一”的群众思想引领工作法,积极开展以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活动,选树“两优一先” “十星级文明户” “最美家庭” “民族团结示范户”等,用可学、可感的身边典型引导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向榜样学习,建立“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营造乡风文明良好氛围,促进群众工作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强“正能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让文明风尚在全镇蔚然成风。
四是塑造乡村之“形”,让人居环境“靓”起来。把生态作为立镇之本,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围绕“双创两翼一带”,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文明先锋”行动,践行“典型引路法”,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共开展巡河100余次,组织1000余人次开展清河行动,扎郎、八角2个村被评为全省“森林乡村”。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展现党组织战斗力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阅兵场”,引导党员群众在“改一厕、治两污、建三园、美四旁、清五乱”上持续发力,探索“亮一榜、实一制、干一天、布一点、导一向”五个八角特色制度,打造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个,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民风淳家风好”的乡村新貌,促进“颜值”“气质”双提升,让乡村“颜值”更高、“底色”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