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紫溪镇坚持农旅融合 “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发表时间:2023-04-14 08:25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6期   作者:紫溪镇 仵格令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紫溪镇围绕“生态+融合+共享”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以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打牢融合发展“实基础”,做好“融合+生态农业”,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绿色发展“加减法”,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林果等产业从分散到集中、从普通到优质,由单一种植转而走向集农业景观、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打造蔬菜、林果休闲观光采摘园,发展以果蔬为媒的农旅融合。实施培育优质绿色农特产业与提升传统农业“双轮驱动”,依托九菜河农业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紫溪汇翠”农特品牌,以集约化无害育苗、优新品种高效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蔬菜+田园+农旅”经营模式,培育出“黑骑士”番茄、青玉米、七彩花椰菜等一批具有紫溪特色的高品质绿色蔬菜;常态化组织开展“紫溪农特产品推介会”,以生鲜体验带动“周末游”“节庆游”“采摘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优、绿、新”结构调整,对樱桃、红梨、蜜桃、冬桃等地标性传统优势林果实行减量提质、精细管育,形成一批极具乡村旅游吸引力、“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生态果园。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林果6.7万余亩,实现年产值4719.5万元。

二是丰富融合发展“美业态”,做好“融合+绿美乡村”,打造绿色旅游目的地。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广泛动员村民群众围绕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创新植入生态、绿色、乡愁、田园文化等元素,争创环境美、庭院美、田园美、人文美的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深入挖掘自然风光、美丽村落、特色民居、绿色田园等资源,积极培育农耕体验、民俗度假、网红打卡等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一户一处景、一路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村一特色”的绿色旅游目的地,实现美丽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坚持用“产业化思维”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把绿美行动与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一盘棋谋划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造农旅深度融合的“绿美业态”。广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引进“稻浪物语”“宋村里”等一批市场主体,巧妙拓展融合“旅游+”“康养+”等产业,构建田园帐篷营地、稻鱼共生综合体、科普观光花园,借助农业资源优势,融合产、学、研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探索建设“醉美紫溪田园综合体”,引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富民强镇带来巨大活力和空间。2022年,紫溪镇各村(社区)非景区村落吸引乡村生态游旅客67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收入1050余万元。

三是提升融合发展“强动能”,做好“融合+民族文化”,擦亮民族风情靓丽名片。以紫溪彝村为基点,坚持“民族文化搭台、旅游经济唱戏”,采用“企业主导开发、能人带动开发、村民联合开发”模式,先后与楚雄彝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广之旅游集团、云南华夏旅游集团等7家省内外旅游企业签订并保持协议合作,以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节庆核心业态为先导,鼓励社会组织、文化企业参与紫溪彝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通过风貌保护、场景重构、艺术演绎,充分展现彝族文字、历法、服饰、农耕、歌舞、节庆、美食、手工艺、传统医养等魅力,在成功打造“彝族松毛长街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火把街农货市场”“彝族演艺表演”“天天篝火会”等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项目,切实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事业转型升级为助农增收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让三弦、笛子、锅碗瓢盆变为新农具,唱歌、跳舞、演戏、做菜变为新农活。2022年,紫溪彝村成功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四是拓展融合发展“新载体”,做好“融合+智慧服务”,打通云端致富最后“一米”。为延伸农旅融合收益,补齐线上销售促增收的短板,紫溪镇以智慧乡村为抓手,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依托“楚雄母掌生鲜”“七彩紫溪”等电商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电商直播等新媒体,进行线上交易,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组织货源,以“企业+电商”模式抓线上推介、线上销售的农村电商发展格局。2022年,紫溪镇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带动生态采摘10万余人次,实现订单化采摘收入230余万元;企业直接销售特色林果和生鲜农产品1.5万余件,实现销售收入2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