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增强街道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筑牢平安生产“堤坝”,近日,彝海街道创新构建“培训-联动-监督”三位一体安全治理体系,通过三大创新举措筑牢消防安全防线,谱写平安街道建设新篇章。

——“案例+实操”双驱动,构建沉浸式安全课堂。街道突破传统培训模式,采取“案例+实操”沉浸式教学体系。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专项培训,以典型火灾案例为教材,现场组织了“零距离”的油锅起火扑救、消防设施操作等实操活动。同时,在彝海学府29栋504室设定模拟火情,随着应急广播的响起,疏散引导组迅速就位,组织楼内居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着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随后协同医疗救护组对模拟的“受伤”人员进行了及时、专业的现场救护与转移演练。

——“四级网络”全联动,打造协同治理新格局。街道还创新构建“街道主导、部门协同、社区落实、场所负责”的四级责任网络。整合街道分管领导、平安法治办、派出所、社区网格等多方力量,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职责,通过“社区跟踪指导+场所主体负责”机制,压实责任链条。在小区管理方面,创新多部门联合演练机制,组织物业、电梯维保单位、业主代表等62人参与实战演练,形成“演练-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与社区凝聚力。

——“全链条”监督提效,拧紧消防安全安全阀。实施“教育-监督-整改-巩固”全链条管理模式。街道组织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将消防安全纳入社区网格日常巡查,通过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结合,实现动态清零安全隐患。同时采用“宣传覆盖+技能提升”双轨机制,利用社区网格推送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扑救初期火灾的要领等安全知识,同步定期邀请市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培训,确保人人掌握应急技能。

通过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彝海街道辖区居民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意识,为营造辖区安全、稳定的生活、生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彝海街道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全民参与,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安全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