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以来,新村镇深入践行作风革命“一线工作法”,围绕“学、谋、细、实、效、严、廉”七个方面抓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一是“学”字为首。坚持先学先懂,吃透政策要义、掌握标准要求,围绕“带着问题出去,学好经验回来”的学习目标,9月份组织工作专班组成员、各村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到姚安县学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坚持边干边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深入践行“典型引路法”,把巨龙村委会上村小组、西叉村委会西叉小组设为全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在全镇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今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全面推开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谋”字为要。及时召开党委班子会议及专题部署会议,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围绕“如何摸排地块、如何分配资金、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如何组织建设施工”等核心问题,制定《新村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作为,镇村组干部齐力上阵,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打开工作局面。

三是“细”字为重。深入践行“项目工作法”,对照工作方法制定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将工作任务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压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坚持做实做细每一个环节,把工作开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想得再复杂一些,把工作推进想得再深入一些。在深入细致做好入户摸底调查、农户基础信息台账登记、综合研判农户拆除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工作难度等级,按照先易后难,重点攻坚的原则,做好任务派单和交办,做到“一户一策”,以小组为单位,精准制定院子和空闲地奖励兑付方案,做到“因村定策”,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是“实”字为本。对市级下达的每亩6万元补助资金,除建管费用2万元及镇村组统筹资金1.5万元以外,剩余2.5万元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户,确保实实在在惠及群众。在项目建设工作中,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将办公室搬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组现场一线,在一线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政策宣传动员和问题解答,做好群众水电路等日常生活保障,同时深入摸排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不因拆旧工作开展产生矛盾纠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在实干中不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效”字为脉。始终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贯穿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全过程,巨龙村委会上村小组在先试先行工作中,做到“三天做好入户摸底调查”“三天完成拆除协议签订”“三天实现复星开工建设”,用“三个三天”跑出了新村镇加速度;同时,做到“精准理解把握政策”“精准掌握民情民意”“精准制定实施方案”,用“三个精准”提升新村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效能。

六是“严”字为根。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党政办公室每日对专班工作人员到位情况进行两次督查通报,确保人员按时到位,认真开展工作;专班组实行每天一次碰头总结会议制度,对各点每日工作开展进度、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研究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同时,联合镇纪委,严格对标对表上级标准,对各村委会工作进度及上级政策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任务。
七是“廉”字为底。将清廉建设融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工作中,坚持教育在前、警示在先,严把“三个关”。一是严把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关,镇纪委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纳入当前监督工作重点,常态化开展监督,坚决杜绝“量人情房”、向群众及建设单位吃拿卡要等腐败问题发生,确保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始终在廉洁的底色上运行。二是严把工程建设单位准入关,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及规定,对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严格审核把关,确定建设单位。三是严把资金分配关,对补助资金分配,提前制定镇村组统筹分配方案,确保资金分配使用合理合规合法,效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市级下达1084亩的任务数中,新村镇已完成两批次230个图斑摸排,共计291.25亩,通过市级部门项目审核图斑14个,共计67.39亩,累计签订拆除协议89份,拆除地面建筑物157间,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