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东华镇采取措施 助推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1-08-25 17:27 信息来源:  作者:罗再成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东华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采取措施,抓好抓实乡村振兴,奋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念好乡村振兴“人才经”。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好“乡情牌”,夯实人才返乡创业基石,念好“引才经”,拓宽返乡创业平台,鼓励在外楚雄籍人才带技术、带成果回乡创业发展。着力给予贷款贴息、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创业指导服务、提供培训平台、推荐专项人才培养等优惠政策,实现人才回引、智力回归、技术回流,进一步把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人才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引领带动作用逐渐增强。随着2家企业主动申请成立党支部,6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积极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并撰写入党申请书,全镇“党建引领人才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绘好乡村振兴“施工图”。按照云南省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部署要求,聚焦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对楚雄提出的“一极两区”三个定位,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引擎一标杆一样板”的新定位,继续坚持东华镇“7654321”的发展思路。在立足区域资源,做优乡村旅游上巧做“文章”。发挥楚源乡生态农业园龙头效应,依托高山林海和低热河谷自然风光,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全面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类果蔬产业基地,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打造了红墙村山里人家、路上村野趣人家、力峨么村空中人家、邑多么村热谷人家、宜茨村烟火人家、达苴村峡谷人家等六个各具特色的个性化乡村旅游景点,推出了适合短途旅游的乡村旅游黄金路线——“东华六家人”,形成了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圈。项目建成后,可同时接纳一日游游客3000人,将带动周边农户从种植为主转向种养殖业全面发展,拓宽当地群众蔬菜、水果、土鸡、鱼、肉等农副产品销路,项目区群众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促农增收效应日益显现。

(三)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在乡村旅游业带动下,特色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生力量。猕猴桃、中药材、红梨、魔芋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形成规模种植。2021年,本东村委会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种植枇杷,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红墙村委会春江红梨种植合作社示范带动红梨种植,120户农户共种植红梨1400亩,销售红梨25吨,实现产值25万元,户均增收2083元;宏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沃柑、软籽石榴等水果,销售达80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人工食用菌种植大户3户,共种植平菇28万棒、水菇32万棒,销售200吨,实现产值260万元;三恩农业科技公司带动马龙河低热河谷反季蔬菜,种植商品蔬菜400亩,销售90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

(四)写好乡村振兴“颜值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积极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提升集中攻坚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压紧压实河长责任。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清河专项行动47次。二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成集镇5座及村委会驻地14座公厕新建或提升改造;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576座。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7个专项行动”。对集镇街道进行滤清罩面,完成集镇规划停车位820个,建设洗手台7个,美化村庄道路11条。四是践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1500余人次,进行义务大扫除36余次,共清除“四害”孳生地和卫生死角260余处。五建制度管理求实效。全力开展集镇“六化三规范”、村庄“五清一改五配套”、庭院“五美”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旅游活动全域性开展和旅游产业的全域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