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东华镇抓实高素质农村新型人才培育工作 助推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5-07-25 08:29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14期   作者:东华镇 黄莹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东华镇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畅通“育人、用人、引人”渠道,抓牢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发挥人才“造血”功能,激活“源头活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党建引领,让人才“亮”出来。高度重视人才回引工作,完善党建引领、典型带动、乡情激励、项目对接、产业配套等措施,分层分类跟踪培养服务。在本土人才张啟俊、王兴平、张镭韬的创业示范带动下,引进外乡人员李红运、张从礼,建成500亩集中连片生态枇杷种植示范基地1个,带动全镇11个行政村1218户村民种植生态枇杷1.3万亩;建成120亩集中连片滇重楼种植基地1个,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800余亩;建成350亩高标准绿色生态猕猴桃种植基地1个,以“地租+就近务工”模式带动周围农户增收,实现农户每年地租收入52.5万元、农户年务工收入75万元,实现“回引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目标。

二是组织培育,让人才“强”起来。政府引导,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按照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专业特长培养选拔农村实用型人才,做好分类建档。依托综合性农科旅教基地平台,采取“科研+实践”方式,在田间地头开设“微课堂”,对特色产业种植进行实操指导、技术培训,培养特色产业种植“土专家”“乡土人才”,带动猕猴桃基地、生态枇杷基地建立健全“院士工作站+综合试验基地+协会农技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民宿聚落群、农事体验园、猕猴桃、枇杷等特色作物智能大棚实训区,配备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系统等数字农业设施,形成“产学研游”闭环体系。近年来,年均开展田间教学200余场次。通过“基地+院校+农户”联动,成功孵化本土农业技术骨干37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2人。

三是人才发力,让技术“帮”起来。构建“三层级”农民培育机制,依托村级合作社组织农技人员、特色农业致富带头人推广先进技术,采取微信群线上解答、“田间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覆盖800人次;与州农科院联合开设设施农业、电商运营等专项课程,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60人;以建立“轮岗制”实训基地为依托,设置民宿管理、旅游服务等6类实践岗位。创新“观摩—实训—创业”培育模式,组织省内外考察团开展沉浸式教学,近3年累计接待培训班次43期,2300余名学员通过实地研学掌握产业链延伸、业态融合等发展理念。典型学员回乡创办家庭农场12个,带动周边6个村发展订单农业。

四是农旅融合,让农民口袋“鼓”起来。推行“三联三转”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推动550亩传统农田向设施农业升级,亩均产值提高3.2倍,园区帮助村小组56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实现产值860余万元,每年促进群众增加务工收入320余万元,同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造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建设农特展销中心,搭建“线下体验+云端订购”双渠道,带动全省最好的猕猴桃系列产品、全省有影响力全州最知名的枇杷系列产品等东华特色产品销售,年销售猕猴桃、生态鳝鱼等特色产品超1200万元,帮助农户实现产品溢价35%以上。2024年园区综合产值突破2600万元,村集体增收较项目实施前增长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