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为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干净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环境,鹿城街道以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贸市场等“五项治理”为抓手,补齐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等民生短板,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促进文明创建与城市提质共整互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整治老旧小区。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动小区管理创新提升,由街道、社区、业委会、红色物业等共同组成工作组,聚焦“脏乱差”,对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小区环境杂乱、停车难、安全隐患等问题,让小区“旧貌换新颜”。截至目前,在对辖区内341个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修复路面833平方米,安装路灯37盏、楼道灯207盏,设置垃圾桶110只,清除占用消防疏散通道8处,清理线路38处,维修公共设施6处,整治公共环境卫生270余场2.5万余人次,清除小区垃圾200余吨。

二是整治背街小巷。坚持街道主抓、部门联动、社区自治、合力攻坚的原则,加大背街小巷巡查频次和整治力度,开展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涂乱画、小广告张贴等专项整治行动30余次。持续深化“爱国卫生新七个专项行动”和清洁家园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以加强路面清扫、生活垃圾清运、乱堆杂物清理为抓手,开展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20余次。同时,为实现整治效果常态化,各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及时处理巡查中发现的或居民反映的问题30余个,先后对40余处路面、下水道沟盖板、路灯、垃圾桶等修缮更新,对墙体外立面、电缆、水网等开展改造,设置公益宣传墙60余处,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背街小巷。

三是整治城中村。积极完善网格化治理,充分发挥“双报到”单位和党员、志愿者队伍等资源优势,积极搭建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及志愿者等多方联动平台,采取常态化治理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市容秩序、安全质量、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开展专项联合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扎实开展环境清洁整治活动100余次,解决市容秩序问题400余个、消防安全问题200余个,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整治城乡结合部。大力实行网格责任区和党员责任区制度,针对城乡结合部区域闲置地、待建区存在积存垃圾、枯木杂草过多等问题,开展排查整治,不断提升城乡结合部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共整改问题272个,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吹哨”解决问题20余个,清理垃圾6.9吨;针对门前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区域等问题,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行动30余次,联合城管部门开展规范行动6次,规范商户85家。

五是整治农贸市场。在对辖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督促市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认真落实本市场卫生管理奖惩制度,并组织开展卫生检查及评比。强化农贸市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督促市场管理方持续开展病媒消杀工作,治理卫生死角,清除鼠类、蝇类滋生地,落实“三防”设施等病媒防治各项措施。同时,强化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管理,配合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六乱”综合整治行动,着重检查卫生死角杂物和积水等情况,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近期以来,共开展检查督查20余次,对乱摆乱卖、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综合整治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