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这3个字,一头连着群众增收致富,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楚雄市大过口乡党委政府以“打造一张名片、塑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为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聚焦比较优势,打好“魔芋”牌,写好“土”文章,让“小魔芋”散发致富“大魔力”。
——在“链”上拓展,延伸产业链带动价值链升级。立足产业、交通、环境等发展现状,积极打造“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的“魔芋工程”,助推魔芋产业链强链补链。一是“基地+市场”夯基础。建成大过口乡“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基地,发放魔芋种苗,提供技术指导;打造马龙河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魔芋经营环境,提升乡域人居环境和形象,帮助农民在家门口、田地边实现魔芋快速交易,进一步节约成本,保障收益。二是“产品+服务”优机制。采取以点带面、协作帮扶和保底收购等方式,与楚雄初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持续做深魔芋精粉、魔芋豆腐、红烧魔芋等产品生产销售,延伸魔芋产业链、提升魔芋产业附加值,不断完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建成大过口乡魔芋产业信息平台,向种植户和企业提供魔芋栽培技术规范、供求信息发布等服务。
——在“融”上发力,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坚持“一乡一特”的产业发展思路,聚焦魔芋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魔芋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魔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因地制宜扬优势,不断培强一产。立足本乡气候条件和适宜魔芋种植的微酸性紫色土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从扶持基地、培育专业村、专业大户入手,因地制宜推进魔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建立魔芋种植乡土人才库,加强魔芋栽培技术培训、研发新技术、实施魔芋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积极探索魔芋间套种、轮作相结合,切实提高魔芋产量,提升魔芋产品质量。二是政府引领优模式,不断做强二产。深化“一套班子抓落实、一支队伍送技术、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份订单促生产”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技术推广、提质增效、厚植魔芋产业绿色品牌,建设一批种芋基地、商品芋基地、魔芋干片初加工基地。坚持党委引领推动、党员示范带动、党群合力联动,通过支部聚集党员、党员引领能人、能人带动群众,转变群众种植观念、打消群众种植顾虑,激发魔芋产业活力。三是文旅融合重宣传,不断开拓三产。结合各类节庆活动,统筹政府、龙头企业等力量,大力宣传魔芋特色产品,介绍魔芋的保健、药膳、美容等功能与作用,以“魔芋文化节”促进魔芋制品营销,突显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巩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成果,打造特色魔芋文旅小镇。
——在“智”上布局,科技赋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魔芋产业优势,持续在经营管理、科技赋能上下功夫,放大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升级。抢抓机遇树牢“金品牌”。利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契机,科学谋划,利用现有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农业相结合,利用电商平台、微信平台,设立乡服务站、村信息点,全面负责采集、审核、发布产品信息,扩大品牌影响力。数字赋能拓宽“致富路”。依托大过口乡供销合作社、大过口乡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平台,不断拓宽魔芋种、魔芋零食、魔芋干片等产品商超电商销售渠道,构建“绿色种植—订单回收—精深加工—品牌终端”销售链条,实现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下步,大过口乡将充分利用本地魔芋产业比较优势,在原有资源禀赋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与当地元素,持续做出“土”味和“特”色。以“土”生“新”,在原有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技术提升、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品牌化运营等方式,塑造新的比较优势,持续升级迭代,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大过口魔芋产业提质增效,做活“土特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