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在落实林长制工作中,聚焦“增绿、护绿、用绿、管绿、活绿”五大任务,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进一步激活林草发展“整盘棋”,奋力比学赶超,跑出林长制工作“加速度”,林长制从“全面推行”到“全面见效”。在近日州级林长制工作考核中,楚雄市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长”破题,抓住“关键少数”,林长制“一盘棋”格局更加凸显。抓牢林长制“长”这个牛鼻子,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召开总林长及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各2次,及时签发总林长令4道,制定下达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及时优化调整市级林长及责任区域,划分市级责任区15个、乡级责任区143个,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管、责有人担;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靶向发力更加精准,对标林长制年度考评指标,逐条对“分”明要求,逐件对“表”抓部署,逐项对“标”促落实,实现精准答卷。
(二)以“制”解题,抓紧“制度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健全。一是规范运行总林长令制度、会议制度、巡林办法等八项配套制度,落实林长述职工作机制,各级林长通过带头“晒成绩”实现述职率达100%,推动林长制工作网格化、精细化、制度化、长效化,市级林长常态化巡林77次、乡级林长巡林1423次、村级林长巡林1868次,三级林长累计巡林3368次,通过“亮”“述”“评”等形式,全面建立起林长主责、林长会议决策、林长制办公室执行、成员单位协作、配套制度保障的工作运行体系。二是织密织严森林发展保护网络,建立“一长两员”源头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网格有对应的林长、专管员和护林员。制定出台《楚雄市林长制“一长两员”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549名专职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落实村组专管员2761名,推动“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林长”成为共识。三是聚焦“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职责,构建了党政同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森林资源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任务提示单及重大问题督办函“三单一函”机制,梳理市级林长重点任务清单事项47项,推动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四是严格督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将林长制履职情况纳入大比拼考评体系,实行动态化、精准化考评,市级总督察到乡镇开展督察指导3次,市人大和市政协开展专项督察、综合督察各1次,切实把林长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督察考核倒逼履职尽责。五是建立“一长两员”森林草原资源源头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村级林长牵头抓总责任、专管员监督管理责任、护林员巡山管护责任和林权所有者主体责任的末端治理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三)以“林”答题,抓强“生态建设”,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一是实现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双进位”。全市森林面积30.5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50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86%,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保持“双增长”,森林督察发现案件全部查处整改“清零”,林地要素保障取得新突破,重大项目使用林地做到应保尽保、即报即批,获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88项5783.67亩,重点项目林地供给保障率稳居全州之首。二是实现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控“双突破”。实施异地造林项目1万亩,完成种草改良生态修复0.9万亩,建设华山松子代林185亩;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均低于州控制指标,连续35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三是实现生态功能和富民效益“双提升”。全面完成年度营造林任务5.7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乡村26个,完成林业草原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27.5%。四是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大比拼”跑出加速度。“楚雄种树”小程序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开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模式,全市3.2万人参与公益募捐活动,2023年募集捐款120.64万元,同比增长43%,实现“云端植树”“码上尽责”;“以水灭火”战术开创了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战术推广的先河;紫溪山华山松良种基地完成子代测定林定植试验林185亩,为全省首次开展华山松全同胞子代测定试验;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八比八拼”擂台行动,荣获红旗15面,全市林草工作呈现出增量与提质并举、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并赢的良好局面,交出一份林长制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