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核桃、花椒、林木种苗、林下药材种植、森林蔬菜培育,开展野生菌保育促繁,推进以核桃为重点的林产业发展。着力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全市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2023年,楚雄市核桃产量达2.42万吨,核桃产业综合总产值达42.74亿元。
——强化政策引领,推进核桃产业转型升级。
修订完善了“十四五”林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楚雄市核桃种植规模稳定在120万亩左右。楚雄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楚雄市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实施核桃产业“初加工机械化、基地提质增效、市场主体培育、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推广、科技创新推广”等6大行动计划,出台了21条促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投资、群众参与”的产业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以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参与的核桃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共发展核桃专业合作社9个。着力提升核桃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核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累计建成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13条。持续组织开展核桃密度调控、品种改良、整形修剪、中耕施肥、固土保墒、旱季灌水、病虫害防治、套种间作、成熟采收、科学烘烤10项核桃提质增效技术培训和核桃螺旋状环剥技术培训。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摩尔农庄等开拓市场、做大做强,推进核桃产业创新发展。抓实核桃提质增效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中山镇200亩、新村镇200亩州级核桃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基地,持续开展春耕管理、水肥管理、林下经济采收等工作。
——抓实品牌建设。
引导和支持乡镇、涉林市场经营主体开展有机核桃认证工作,现已认证有机核桃基地面积23500亩,申报认定省、州、县三级核桃、澳洲坚果产业基地认证面积44130亩 。支持全市经营主体创建核桃知名品牌4个,其中:云南省名牌产品3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7个,“楚雄核桃”地理标志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利145项,培植壮大了一批核桃生产、收购和加工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培育核桃加工企业15家,从业人数2300余人;专业合作社24个(其中被评为国家级的2个,省级6个),入社社员11839人,拥有自营核桃基地面积15.0647万亩。云南摩尔农庄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优秀核桃加工企业”,成功评为首批重点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中山镇草介核桃专业合作社核桃示范基地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
——培强龙头企业。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强化服务、抓典示范、效益带动、跨越发展”的思路,坚持把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核桃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全市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培植认证龙头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州级龙头企业1家,积极支持云南摩尔农庄有限公司、楚雄泰恒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楚雄市彝鑫核桃产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同时,积极调整核桃产业项目储备,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政策等途径,大力实施初加工机械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核桃产品精深加工进程,提升核桃系列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桃产业综合竞争力。
——搭建“节会”平台,讲好“核桃故事”。楚雄市继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5届以“走进中国核桃之乡·开启生态养生之旅”为主题的“中国·楚雄核桃文化节”之后,又成功举办了以“火火楚雄.核桃飘香”为主题的“2023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再次唱响楚雄核桃品牌文化。制作了“火火楚雄.核桃飘香”大型核桃产业宣传片在全国、云南省、州、市相关主流媒体同步播报。央视17台记者在楚雄市采风制作“不苦不涩的核桃仁”纪实报道节目在CCTV央视17台农业农经频道栏目同步播放,宣传楚雄市核桃产业发展成效,讲好楚雄“核桃故事”。鼓励支持从事林果、林下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省州市扶贫产品对接会、云南省森林生态产品展销对接会,云南永平森林生态产品展销对接会、浙江义乌云南省森林生态产品展销对接会、上海农博会等展销推介活动,着力拓展楚雄市森林生态产品对外推介、销售渠道,提升“楚雄核桃”品牌形象。
——联动搭台,推动核桃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业振兴”。支持配合文旅、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共同办好2024年彝族火把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联动搭建市场平台,合力筹办特色林产品物资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