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网格+”模式提升基层侨务工作质效

发表时间:2024-06-12 08:25 信息来源:云南统一战线  作者:市委统战部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紧紧把握新时代侨务工作新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载体,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为侨服务,提升基层侨务工作质效。

——“网格+组织”,侨务工作实现“立体化”。

建立“党建带侨建”制度,成立涉侨乡镇和村(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在侨胞比较集中的城市片区、乡镇行政村成立5个侨联小组,依托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党建、党建侨建双推进”的侨务工作体系,保证了侨务工作有人抓、有人办。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管理、服务周全、界定清晰”原则,建立“市、镇、村(社区)、组”四级网格体系,设置一级网格长1人、二级网格长3人、三级网格长16人、网格员68人。整合党建网格和综治网格资源优势,进一步将网眼织密织细,以“网格+侨”为主线,把为侨服务纳入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认真落实惠侨政策,积极收集社情民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侨务工作体系。

——“网格+平台”,凝聚侨心实现“多元化”。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主题,充分发挥市侨联、侨联小组、台侨属联谊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运用“侨胞之家”“侨法宣传角”“文化室”等活动阵地,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加强对侨界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每年定时邀请法律专家开展侨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专题讲座,设置侨法宣传点开展法律宣传,发放法律宣传资料3500余份,覆盖侨胞600余人次,增强广大侨胞的学法、知法、用法意识。组织侨胞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24场次,涉及侨胞240余人次,不断丰富侨胞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侨界群众对新时代新思想的政治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网格+服务”,服务侨胞实现“零距离”。

突出为侨服务主旨,在明确侨务网格员职责清单和服务清单的基础上,把侨务网格融入基层治理网格,整合党建、综治、教育、卫生、人社、民政、侨联、妇联和共青团等力量,建立“网格+就业”“网格+救助”“网格+社保”“网格+解纷”等为侨服务机制和“一库二访三到”工作方法,认真落实《归侨侨眷就业帮扶制度》《困难归侨侨眷救助帮扶制度》《侨务工作四必访制度》《侨胞之家管理制度》等制度,侨胞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网格员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对涉侨矛盾纠纷,采取“网格化解、片区化解、联动化解、行业化解、诉调化解”方式,通过一级一级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社区)”。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就业帮扶40人次、困难帮扶12人、走访慰问侨胞36人次,办理服务事项达420余件,化解涉侨矛盾纠纷68件,化解率达100%、满意率达100%。

——“网格+治理”,侨务管理实现“双向化”。

注重发挥基层侨联组织优势,依托“侨胞之家”阵地,以“双向服务”为抓手,积极挖掘涉侨群众骨干力量,发挥侨胞、侨眷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归侨、侨眷回馈和服务社会,使归侨侨眷真正做到“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发挥作用”。广大侨胞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参与(村)社区组织的创文创卫、民族团结进步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20余人次。学桥街社区充分发挥涉侨项目资金作用,整合相关资源成立虹桥物业公司,在广泛吸收侨胞就业的基础上,积极为社区“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岗位105个,在基层治理和构建“和谐社区”中彰显侨胞风采、贡献侨界力量,形成了“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做贡献”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