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高原粳稻种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全市高原粳稻繁种备案1.32万亩,预计生产种子790万公斤、产值3600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3800元。
——向种图强,布局滇中种业高地。紧扣州委、州政府把楚雄市建设为滇系优质高原粳稻种业核心、打造为国家西南高原粳稻现代产业园“国家队”现代种业平台的目标定位,编制《楚雄市种业发展规划》《楚雄市现代水稻种业振兴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一区两带多基地”规划布局,积极推进楚雄市现代种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功承办首届云南•楚雄2023年高原粳稻种业发展大会,力争到2025年建成滇系优质高原粳稻种业加代扩繁面积2万亩、种子产量达1000万公斤。
——项目支撑,建强种业振兴基地。累计投入资金3.29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5.66万亩。目前,依托楚雄州农科院建成占地292.69亩的高原粳稻育种创新中心,已建成种业核心基地5260亩、高原粳稻扩繁基地1.4万亩、玉米制种基地0.75万亩、油菜繁种基地0.4万亩、蔬菜繁种基地0.1万亩、魔芋种芋基地3.2万亩,楚雄市种业振兴“路线图”逐渐成为“美景图”。
——引大扶强,打造现代种业集群。坚持内培外引并重、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在培育壮大楚雄益农等本土企业的基础上,加大与楚雄州供销种业、楚雄州富彝两大种业公司合作,引进云南种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以育种企业为龙头、专业化生产企业为支撑、服务型企业为配套的种业企业集群。目前,注册种子企业8家,发展种子经营门店121户,在全省12个州52个县(市)建立种子代销网点466个,楚雄市已成为省内较有影响力的种子集散地。
——科技赋能,打响本土种业品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方式,鼓励本土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种质资源开发保护,研发出“楚稻、益农、彝谷”等优势品种,填补民营企业无品种权的空白。目前,全市共选育出主要农作物品种58个,其中楚粳品种43个、楚稻品种6个、益农系列品种7个、彝谷系列品种2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