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楚雄市将继续聚焦民生,大力实施“强民生”行动,抓好抓实“幸福楚雄”十大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民生实事之一: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和劳动者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挥“以创促就”倍增效应,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5万人以上(其中:省外就业2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以上,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3000人以上。
——民生实事之二: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市医院二期建成使用,新增床位900张。市妇幼保健院搬迁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智慧医疗”,打通医共体健康云平台、云心电、云影像等网络系统,实现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影像集中诊断、区域数据共享、双向转诊。推进省、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重点学科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力争市医院眼科通过省级重点专科创建评审,市中医医院3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项目通过省级考核。
——民生实事之三:深入推进教育提质增效行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整合,投资9.91亿元实施项目55个,彝海片区标准化中学等3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建青龙实验学校、新苗幼儿园等4所学校,改扩建东瓜镇中心小学、紫溪中学,解决2400余名新增新生入学问题。以“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破解“城市挤乡村空”难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中教师31人,事业单位招聘90人,市外省内公开选调30人,拿出资金,表彰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发挥“北浦教育基金作用”,对困难学生进行常态化帮扶,构建“五育并举+体教融合+课后服务+心理健康”全链条育人模式。
——民生实事之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群众安居托底。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促进硅光伏产业园区职住平衡,让青年、新市民住房进一步得到保障,建成2022年度58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率达90%以上。推进2023年度保障性租赁住房648套、老旧小区387户、棚户区改造451户项目扫尾。加快2024年度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完成铜鼓花园公租房小区智慧公租房的试点建设工作,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
——民生实事之五:深入推进“兴水润楚”工程。加快推进中石坝水库扩建、白衣河水库、西静河水库除险加固、三街河河道治理、滇中引水二期配套5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和征地拆迁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其中:中石坝水库扩建工程概算投资约2.09亿元,计划2024年6月份开工建设;白衣河水库工复概算总投资4.82亿元,年内完成“抬头坝”填筑;西静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算投资0.83亿元,力争主体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三街河河道治理工程概算投资0.86亿元,力争主体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概算投资21.69亿元,完成70%征地拆迁任务。
——民生实事之六:加快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全面完成2022年152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2023年50公里安防工程、塔把箐桥危桥改造工程项目扫尾,加快推进2023年90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向上争取2024年75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推进新村、大地基“四改三”工程,采取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打包建设方式,解决农村公路项目无收益融资难的问题,以村民小组投工投劳扩路基,交通部门立项建设的方式降低成本,破解用地手续办理困难的问题。
——民生实事之七: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建立完善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和保障情况通报机制,及时发放救助资金,统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7500万元纳入“一卡通”发放,兜住兜牢近2万困难群众民生保障线。加强“社会救助平台”管理,力争通过救助平台申请民政救助事项办结率达100%。
——民生实事之八: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运营4个城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紫溪镇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建成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700张,困难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不少于1500人,实施困难家庭老年人适老化改造300户以上。健全“三孩”政策配套措施,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托位数达到2500个以上,申报创建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家,加强对2660名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攻坚行动,打造“暖心守护”品牌,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
——民生实事之九: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持续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惠民行动,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作用,加快推进15个乡镇法律顾问全覆盖,实现154个村(社区)有联系公证员、律师,脱贫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回应率达100%、有法律援助需求时受援率达100%,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到民营企业开展普法、法治体检活动100场次以上。
——民生实事之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楚雄模式。加强市、乡、村“三调联动”队伍建设,完善“四调对接”机制,拓宽解纷渠道、汇聚解纷资源,加强15个乡镇797名“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组织“普法强基”宣讲15场次以上,全力做好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化解和风险隐患管控,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力争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不发生因调解不当引发命案或造成其他恶劣社会影响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