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来,楚雄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林地要素保障难问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沉到项目一线,积极服务用地单位,采取主动参与选址、提升报件质量、强化项目现场核验等措施,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最大程度为重点项目提供林地要素保障,重大项目林地审批全面提速提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一是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选址难的问题。深度聚焦林地要素保障,直击项目推进痛点、难点、堵点,发扬“店小二”精神,为林地使用单位提供“保姆式”服务,在项目立项阶段,提前介入、参与选址,积极引导项目单位依法依规申请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发现不符合用地条件的情况就及时向用地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效避免林地审批中选址难题。
二是变“业主所需”为“全力保障”,着力解决受理率低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将“业主所需、全力保障”思维贯穿在林地报批审核全过程,为提高用地单位报件质量,邀请熟悉政策法规、业务精湛的专家,对受理审核报件和申请办理使用林地报批手续的单位和个人开展2次业务培训,培训人数达70人次,力争报件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有效,避免因缺件、漏项影响报批的进度和时效。发现报件存在问题的,及时向用地单位提出意见建议,将问题风险提前研判、提前化解,为项目推进“铺路架桥”。
三是变“室内办公”为“一线服务”,着力解决项目审批率低问题。受理林地报件后,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按照“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的要求,第一时间安排业务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常态化深入用地现场清查复核,确保项目使用林地地类、范围、面积等符合既定指标,对报件与现地不符的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报件各要素与现地情况高度吻合,不断提高报件审批率。
四是变“被动处罚”为“主动监管”,着力解决违法用地多的问题。严守林地使用红线,坚决杜绝违法使用林地草地现象发生,保证项目建设需要,维护森林草原管理正常秩序,有效保护林草地资源。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拟批用和已批在用的使用林地项目,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依法使用林地,营造良好用地环境。
2023年上半年,我市共开展林地使用执法监管111次,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了因项目发生违法用地问题而影响林地报批的情况发生。2023年1至6月,国家林草局和省林草局批准楚雄市永久性使用林地项目29个,批准使用林地面积70.7147公顷,临时占用林地项目10个,批准占用林地面积33.4243公顷,预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67.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