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抓实移民后期扶持和产业发展 增强移民福祉

发表时间:2023-04-13 09:19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6期    作者:市搬迁安置办 张晓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楚雄市按照“抓实项目做强集体经济、绘就移民同步小康之路”的发展思路,立足实际,围绕移民需求,实施项目带动,争取项目资金,建设社区农贸市场,购置商业综合体,创建手工作坊,探索出了一条“项目+社区+合作社+公司+生产企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切实抓好鹿城镇栗子园社区移民后期扶持和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促进移民就业创业稳定发展,实现了移民群众稳定增收、全面致富,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和从农民到市民的“蝶变”,绘成了全面小康之路。近年来,栗子园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进入全国社区治理先进示范行列。

一、主要做法(一)建队伍,打造坚强堡垒。栗子园社区建立社区“联合党委”,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党支部建在片区,党小组建在居民小组,由党小组长兼任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形成了社区、片区、居民小组、楼栋、单元“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二)聚人才,增强发展动力。一是认真开展“走出去”。充分发挥党总支引领作用,组织社区领导班子、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取经”5次83人,为社区培育了一批带头致富先锋。二是扎实开展“请进来”。举办技术培训36期4200人次,其中邀请省级、州级专家到场讲座13期167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技术、爱社区、能致富”的人才队伍。2023年成立楚雄市栗子园彝绣车间,由云南彝绣天地服饰有限公司组织培训栗子园小区移民1期,培训人数45人。三是创新合作模式。鼓励经商能人、产业能人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活血造血”,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三)惠民生,壮大集体经济。紧盯提高群众增收这个核心目标,结合人口密集、周边居民小区多的优势,盘活社区资产、理顺权属关系,实施市场化经营,千方百计扩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14万元,同比增长1.3%,在全州排名第一。(四)强扶持,增加居民收入。组建合作社、公司和手工作坊,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移民自主管理。2019年积极争取移民后扶资金4000万元,自筹2154万元,购买彝海北路海景壹号商业综合体1至6栋商铺共4605平方米;2020年1月整体出租楚雄市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租期10年,收入租金3186.5万元。2020年成立栗子园移民手工作坊,由合作社组织运营管理,组建了核桃(食用菌)、中药材、辣椒分拣和扫把扎结4个加工队,带动社区300余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就业,为移民增加收入60余万元,合作社增收12万元。(五)抓管理,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实行“六百工作法”。实施进百家门、串百栋楼、知百家忧、帮百家忙、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工作法,主动送服务进社区,有效解决社区服务覆盖面不广、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二是探索“五星服务”走访模式。根据社区居民家庭情况、困难程度将其划分为一至五星5个等级,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对应开展一次走访,实现社区“星级服务”全覆盖。三是优化“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提供社会保障、民政救助、计生服务等便民事项的基础上,增设民族宗教、就业创业、留守儿童关怀等145项便民服务窗口,年均办理事项2万余件,成功打造“10分钟服务圈”。四是引入智慧为老服务。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无人照顾、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助餐等20多项服务,配备“24小时智能手环”,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等进行“全天候”监测。五是建立弱势特殊群体工作台账。对特困家庭、失独家庭、有信访诉求家庭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和走访,通过一对一“结穷亲”“保姆式”精细服务,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二、取得的成效(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通过抓实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搬迁入住时2009年的70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606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搬迁时的3264元增加到2022年的15800元。(二)基础条件全面改善,群众充分共享发展成果。安装小区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对小区220个楼道墙面进行了粉刷美化,修缮了健身便道2公里,建成了休憩驿站5个,建设了1个“老年幸福食堂”,解决了100余位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吃”的问题。(三)就业创业持续稳定,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700余名小区居民在小区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通过经商、手工工厂及物管和保安等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社区居民有了自己的合作社、公司和手工作坊,小区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户均就业人数为2.8人,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