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抓实七项措施 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发表时间:2023-03-23 16:22 信息来源:生态云南  作者:王斌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村庄规划是实施建设管理,实施乡村振兴的先导和抓手。楚雄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融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因地制宜谋划村庄布局,依法编制村庄规划,有序引导村庄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用村庄规划描画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一是在规划中严把质量关。一方面,楚雄市依托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印制下发了《楚雄州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怎么规划我们的家乡口袋书》《楚雄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楚雄市“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施意见》等小册子和文件,强化对村庄规划编制质量的指导,让参与村庄规划的干部群众都知道村庄规划要怎么编、编成什么样。另一方面,根据各乡镇的编制进度,采取成熟一批审查一批的方式从2022年9月至12月,历时三个月开展了市、乡、村三级联审及专家评审,确保村庄规划更规范、有特色、接地气、可实施。

二是在规划中强化底线约束。在自然资源部审定下发“三区三线”后,楚雄市将所有村庄规划成果比对“三区三线”进行修改完善,在充分考虑村庄建设发展用地的同时,确保村庄建设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不冲突、不重叠,坚决守住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底线。

三是规划中深入谋划产业发展。首先,在规划中统筹考虑产村、产镇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在区位突出的坝子整合1至2个以上万人的集镇和几个上千人的中心村,成为产镇融合、产村融合的基地;其次,把产业培育作为村庄发展的核心,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把产业规划与村庄规划有机结合,采用一区一品(一村一品)、做专、做特、做规模,尽量延长农产品在村庄的产业链,充分预留农工一体的生产发展用地;再次,对景观资源、文化资源富集的村庄,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向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旅游业增长点。

四是在规划中彰显村庄特色。楚雄市在村庄规划中特别注重融入村庄历史文化和特点,让村庄特色得到充分彰显。其中,子午镇深入挖掘云龙红色文化和以口夸村传统文化,东瓜镇、鹿城镇重点突出休闲农业,吕合镇紧紧围绕茶文化,苍岭镇则以李家村前马房为中心,连接马石铺和李家坝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示范点、示范村,在全市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五是在规划中融入党建引领。楚雄市在村庄规划中深度融入了党建引领专章,将规划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人才回流”、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等工作,吸引带动一批在外优秀人才关注家乡发展、返回家乡创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乡村建设和人才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培养农村后备干部522名、回引农村优秀人才130名、调整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76名,为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六是在规划中注重工作衔接。楚雄市在村庄规划中充分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 “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双月一考核、双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垃圾处理、卫生保洁“红黑榜”公示制度,“门前五包”、群众“五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建三园、美四旁、清五堆、治‘三线’、拆残墙”行动以及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措施,让村庄规划的落实有支撑、有保障、有特色,让村庄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合力,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七是在规划中推广典型经验。楚雄市为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整治后易反弹、长效保持难、群众参与度低等难题,积极探索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在村庄规划中将苍岭红光队村“五五工作法”、吕合军村“雨污分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鹿城镇富民下村农耕农旅文化传承、子午镇以口夸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等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在全市村庄规划中积极推广,探索出镇有示范、村有样板、点面结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径。

“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和村庄规划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楚雄市在圆满完成2022年度“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基础上,聚焦2023年度目标,继续书写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新篇文章,在“政府管用、村级好用、村民实用”的规划引领下,努力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