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搭建共治平台、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激励保障三个维度协同发力,促进新就业群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搭建共治平台,推动“服务对象”转为“治理力量”。创新治理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创新参与机制,建立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站点报到备案制度,鼓励引导232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争当“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今年以来共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活动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实施“智慧赋能工程”,创新开发“楚雄微智理”平台,集成诉求办理、事件上报等12大功能板块,依托基层治理“四项机制”,构建“线下网格+线上运转+处置闭环”的三维治理体系,新就业群体可通过平台一键发现问题、提交诉求、反馈进展。平台上线以来,新就业群体通过平台累计上报各类事项2356件,解决率达97.51%。拓展参与渠道,印发《楚雄市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若干措施》,创新流动网格员聘任机制,选聘540名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利用走街串巷的优势通过“楚雄微智理”小程序,化身“移动探头”成为“城市管家”,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华丽转身。

——优化服务供给,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依托“15分钟服务圈”,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实施“暖心赋能”工程,在网约配送、快递物流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通过“新建+整合+共享”模式打造西苑、车坪、栗子园等13个“骑手友好社区”和114个党群服务站点,按“10+X”标准配置休息座椅、充电设备、饮水装置等暖心实用的服务设施,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
实施“护骑计划”,开发“骑手友好地图”,在栗子园、西苑、车坪等13个“骑手友好社区”安装200余块楼栋导引牌,划定骑手专属车位,建立社区“即时信息互通群”,实时更新小区动态,有效解决“骑手进门难、找路难、歇脚难”等问题。
开展“服务暖心”行动,印发《楚雄市新就业群体关爱激励十件实事》《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办理工作机制》,依托党群服务站点等各类服务阵地放置114个诉求收集二维码,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开通爱心托管、幸福食堂等服务绿色通道,设立临时体检站帮助980名新就业群体免费体检,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消除后顾之忧。

——强化激励保障,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长效参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持续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推行积分兑换,制定《楚雄市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员管理激励办法(试行)》,动员商户成为“社区合伙人”,整合物资创建“积分超市”“网格银行”,新就业群体通过上报信息、参与社区服务可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优先享受社区服务等,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积分兑换160轮次,1894名流动网格员、微网格员共兑换物资7.32万元。
强化荣誉激励,按季度评选获得荣誉,选树“最美微网格员”“小区网格好榜样”“流动网格好先锋”等先进典型。今年以来,上报推荐1名网约配送员为省级新兴领域典型培育对象,选树“最美微网格员”100余人,持续激发各级网格员工作热情,提升职业认同感。拓宽成长路径,打造鹿城“新”骑手工作品牌,构建“发现—培养—推荐”人才链,将优秀分子纳入社区网格员、新联会代表等队伍目前,已有8名骑手成长为社区网格员,3人成为市新联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