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便民覆盖,到“楚雄微智理”的智慧高效,近些年来,楚雄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阵地改造、数字赋能、机制创新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党群服务和基层治理向“数字化、精准化、便民化”升级,实现服务治理双增效。
——阵地升级“筑堡垒”构建全域服务网络。结合为基层减负工作实际,对全市党群服务站进行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整合资源,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坚持“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在保留原有合理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做加法”,拓展服务功能区面积。优化阵地结构,采取统一标识、明确管理主体及职责方式,制定《楚雄市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管理办法》,将全市114个分散阵地连接成为全域网络,构建“社区站点+新就业群体驿站”服务网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设施,在快递网点、商圈等人流密集区设立专属驿站,每个服务点位均按统一标准配置休息座椅、饮水设备、充电插座等设施,为群众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服务。
——数字赋能“破壁垒”打造智慧治理平台。实施“智慧赋能工程”,创新开发“楚雄微智理”平台,将党群服务站与平台互融,在页面设置办事指南、预约办事等十大板块,群众通过平台实现一般事项线上办理,复杂事项线上预约办理,避免了“多头跑、绕弯路”。实施“数字增效行动”,将114个党群服务站点在“楚雄微智理”平台进行线上定位,并与1.9万余个城市微网格互联,居民通过平台反映需求建议,上报问题纠纷,社区党群服务站点通过平台快速回应需求,开展便民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平台上报各类事项1888件,解决率达95.76%。实施“数字暖心工程”,在“楚雄微智理”平台页面上线居家养老、幼儿托育、志愿服务、水费缴纳等社区服务功能,邀请100余户商家入驻平台形成社区商圈,同步提供租售房、交通出行等便民服务,实现居民生活服务便捷直通,让群众心有暖流。
——机制创新“聚合力”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汇聚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提升党群服务站服务治理效能。深化“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全市277个机关事业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形成“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长效机制。深化“联建共建”机制,以“活动联办、阵地联建、服务联动、治理联抓”为原则,推动114个驻楚单位党组织深度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参与社区党群服务站建设、使用、管理,构建州市两级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格局。构建“暖新赋能”体系,依托党群服务站点,探索建立“红色合伙人”机制,从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楚姐姐”家政等新就业群体和银发身边美志愿者中选聘338名流动网格员成为“移动探头”,参与社区、党群服务站点管理、服务,充分凝聚新兴领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