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多举措做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

发表时间:2021-08-13 11:34 信息来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夏林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耕地保护精神,积极探索耕地质量与保护之路,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楚雄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占补平衡耕地补充、耕地质量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化肥减量行动、绿肥种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全力保障耕地数量与质量,严守耕地红线。

一、做好耕地质量监测,掌握耕地质量动态

楚雄市建设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统筹推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为构建绿色种植制度、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2020年,新建长期耕地质量监测点7个,其中,省级(国家级)监测点1个,设在东华镇新柳村委会下瓦伍;州级监测点3个,分别设在紫溪镇紫溪社区干沟村、吕合镇回龙村委会五本村、苍岭镇李家村委会朱家海村;县级监测点3个,分别设在鹿城镇军屯村委会李家小组、子午镇云龙村委会黎明下组、新村镇下村村委会岭岗小组。开展监测试验3组,其中水稻2组、玉米1组。

二、开展耕地等级评价,做好质量提升参谋

2020年,全市布点采集74个土样,测量及化验数据518个;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350户,调查数据13000余条。通过调查,编制《楚雄市2020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全市耕地质量较2019年提升了0.1个等级。

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为耕地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取土化验2800余份、化验数据14000余项、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260余组、制定配方13个、签订配方肥委托生产协议1份。2020年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核心示范样板1000亩,其中水稻500亩,玉米500亩,辐射带动全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6万亩,项目区测土配方技术施肥覆盖率达91%。

四、推进化肥减量行动,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一)化肥减量成效显效。2020年开展化肥减量试验1组、组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1400亩,辐射带动全市30万亩化肥减量行动。通过试验分析,肥料利用率达40.6%,全市化肥减量、化肥使用总量较2019年减4.3%。

(二)有机肥大面积推广应用。举办商品有机肥示范样板1000亩,辐射带动全市14800亩农作物使用有机肥;组织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建立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集成示范区,按照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的原则,示范推广配方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叶面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

(三)探索天然氮素应用。推广豆科固氮作物、绿肥等养地保地作物种植,全市推广种植豆科作物6.5万亩,绿肥3.8万亩。

(四)农作物秸秆还田效果显著。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18.43万吨,直接和间接还田17.14万吨,综合还田率92.9%。通过秸秆还田推广,土地有机质得到提升,土壤养分得到增加。

五、严防农业面源污染,筑牢耕地保护最后防线

(一)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推广肥料化应用,因地制宜、分类开展。主要采取过腹还田、留高茬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等5项技术,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9%,全年无一例露天焚烧秸秆案例。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减少了有机质流失,保卫了蓝天。

(二)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一是严格销售使用标准,根据国家《聚乙烯吹塑农用废旧农膜覆盖薄膜》(GB13735-2017)标准,禁止销售和使用厚度大于10微米的农膜;二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废弃农膜回收氛围;三是建立废弃农膜回收网点,进行补贴回收;四是严格废旧农膜回收考核。通过各项措施的推进,2020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18%,比农业农村部要求的85%的指标高出10.18个百比点。

(三)做好化肥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2020年,楚雄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植保、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等3家下属单位在全市开展化肥、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一是对规范种植户,尤其是对苍岭镇、鹿城镇的花农、菜农开展集中整治;二是严格要求化肥、农药经销商必须设置废弃物回收点开展回收工作,没有开展回收工作的不得开展化肥、农药经营活动;三是在各村设置回收处置网点,进行村级回收;四是开展回收补贴活动,提升农民回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