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高新区发布国际化合作与出海计划“彝药出海”赋能区域性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8-05 12:00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专报》第28期   作者:高新区 普忠玲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的决策部署,积极抢抓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大局,在2025彝族火把节之际,以火为介、以节会宾,成功举办了独角兽企业云南(高新)行暨楚雄中老生物医药合作专场活动,发布了《楚雄高新区国际化合作与出海行动》,“彝药出海”推动中彝医药文化与老挝传统医药文化相互交流,打造了“贸易畅通、文化相融”的跨境合作典范。

一、共建跨境医药“四维协同”新体系

构建植、研、贸、教深度融合的跨境生态,打造资源共享与创新共用的国际化平台。一是共拓跨境种植新走廊,打造资源共享与产销互济高地。充分发挥高原立体气候、优良生态、“天然药库”等自然优势,依托楚雄50万亩高标准药材基地及全国最大民族药材种质资源库,联合老挝共建“跨境药材走廊”,共享“云药”良种繁育技术,破解原料供应瓶颈,实现“植源互补、产业共富”。二是共建跨境研发新平台,打造医药创新与成果共用生态。‌以高新区与老挝万象为双核,建设中老国际(楚雄)医药产业园暨联合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推进楚雄彝药典籍智慧与老挝特色药用资源深度融合,实现“民族医药现代化、国际研发本土化”,加速产出“民族底蕴、国际品质”的医药精品。三是共筑跨境贸易新通道,打造商贸往来与文化互鉴标杆。借力中老铁路枢纽优势,打造楚雄高新区(万象)产品推介中心——“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同步推进非遗技艺传承与跨境“彝药大师工作室”建设,以文化互鉴促商贸畅通,构建“药贸+人文”融合出海范式

二、点燃“四位一体”出海计划新引擎

推动贸易、研发、教育、园区国际化进程协同并进,重点推进实施人才共培、彝药出海、标准互认三大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生态圈。一是推动人才共培。由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老挝苏州大学牵头,联合苏州大学、高新区管委会、重点药企等,建设中老楚万医药产业学院暨老挝苏州大学药学院楚雄校区,设立澜湄医药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双轨制”跨境人才培养机制,遴选培养20名精通制药、产业规范及法规的教学骨干,开发5门国际化在线课程,3年培养100名以上“通医药、通语言、熟规则”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打造人才共育与职教出海样板,促进跨境彝药产业长足发展。二是推动彝药出海。建设楚雄面向东南亚的医药产品传播推广中心,计划3年内海外注册产品5个以上,带动关联企业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助力“楚雄制造”提升在东盟市场的认知度与信任感,不断提高楚雄生物医药品牌辨识度。三是推动标准互认。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平台,3年内联合研发产品5个以上,申报国际专利3项以上,塑造“彝药出海”国家地标,不断提升楚雄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节点地位,降低跨境贸易壁垒,提升生物医药的国际合作层次与影响力。

三、建设彝药出海协同发展新平台

以务实项目夯实中老医药健康共同体根基,共建产品推介中心、联合研发中心、医药产业学院和国际医药产业园,推动双边合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共建产品推介中心。‌由老挝苏州大学牵头,联合高新区管委会及重点药企,打造楚雄高新区(万象)产品推介中心(含数字展厅、跨境电商及直播平台),每年定期组织年度“中国楚雄—东盟医药创新路演”及双向招商会,推进互助互商、互惠共享。二是‌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由华派医药牵头,联合老挝苏州大学、楚雄高新区管委会,打造楚雄/万象双总部“楚雄—东盟联合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中心”,重点做好传统医药现代化及本土化适应研发,建设“研发成果双向转化通道”。三是‌共建国际医药产业园。‌由楚雄高新区管委会、楚雄医专、老挝苏州大学、重点药企联合打造中老国际医药产业园(楚雄)。建设中老生物医药产业国际概念验证中心(聚焦彝药现代化+跨境转化),布局医药精深加工基地,实现“东盟原料—楚雄加工—返销东盟”和“国内来料—楚雄制造—老挝销售”的双闭环模式。

四、锻造彝药出海“四维支撑”源动力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组织、政策、资金、服务全方位保障,为国际化战略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新区主要领导领衔、分管领导主抓,各责任部门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广泛汇聚全社会各领域优质资源,最大程度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政策协同。全面集成教育、科技、工信、商务、海关等部门政策资源,不断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先行先试,争取纳入“中老铁路经济带”重点合作项目。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持续强化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活动的支持力度,多方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四是加强服务支撑。以企业出海需求为牵引,全方位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法律法规、金融服务、政策咨询、品牌塑造等为支撑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彝药出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