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三向发力”打通服务群众“最美一公里”

发表时间:2025-08-08 08:12 信息来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云宣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今年以来,楚雄市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通过阵地整合、平台升级、机制优化“三向发力”,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治理触角延伸至城乡每个角落。

——变分散阵地为全域网络“移动探头”让问题无处遁形楚雄市秉持“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的理念,通过“新建+整合+协调纳入”的模式,精心打造了100个线下党群服务站点,形成党群服务矩阵,在网约配送、快递物流等6大新就业群体聚集区,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每个站点都按照“10+X”标准配齐服务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打造了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温馨港湾。

穿梭在楚雄市大街小巷的美团骑手王师傅,如今多了个特别身份——流动网格员。送餐间隙,他晃了晃胸前的工作证,自豪地说:“我穿梭于各个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医院学校,就像一个‘城市侦察兵’,把井盖破损、独居老人健康管理及幼儿托育需求等送餐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助力。”

像王师傅这样的“编外哨兵”,楚雄市已有125名,他们均来自新就业群体,经过培训,承担起事件上报、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等重要职责,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尖兵”,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变传统平台为智慧中枢“微智理”平台让诉求“秒响应”点开“楚雄微智理”小程序,垃圾堆积的报处信息刚提交,后台热力图就亮起红点。某社区居民反映的家庭纠纷,经系统派单后,社区工作人员1小时内叩响家门……203件群众诉求在“楚雄微智理”小程序上线首月即解决195件。

今年以来,楚雄市以严格落实问题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处置、反馈跟踪“四项机制”为抓手,强化数智赋能,创新建立“楚雄微智理”平台,实时采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发现风险隐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楚雄微智理”平台集成诉求办理、意见反馈、事件上报、生活服务、惠民政策等12大板块,涵盖20余项实用功能。平台精准录入9740个社区微网格信息,覆盖107584户300654人,将城市治理的“脉络”清晰呈现。

在数据的赋能下,新就业群体被纳入“微网格”积分体系,形成“上报事项—积分兑换—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外卖骑手的电动车成了“移动信访站”,网约车变成了“民情收集箱”,线上平台让海量的民生线索汇聚到治理中枢,真正实现“一屏览全域、一键达基层”。

——变单项流程为闭环生“四项机制”让治理效能全面跃升楚雄市依托“问题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处置—反馈跟踪”四项机制,将线下2.6万个微网格与“雪亮工程”“楚雄微智理”等线上平台深度融合,形成“线下网格+线上运转+处置闭环”治理模式。2万个“楚雄微智理”二维码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搭配干部“前出办公”机制,实现民意“扫码即报、零距离响应”。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楚雄市明确划分了“村级自办、联合攻坚、上级协办”三类处置场景,确保责任到人。所有问题严格按照“137”处置标准办理:简单问题1小时内解决,一般问题3天内攻克,复杂问题7天内破解,并配套7日回访、3日反馈、月度督办等制度。目前,全市问题响应率100%、办结满意度超90%,形成“诉求有渠道、处置有时限、结果有反馈”的治理闭环。

从流动网格员的“铁脚板”到智慧平台的“云触角”,再到闭环机制的“硬约束”,楚雄市正通过“阵地+平台+机制”三维联动,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蜕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