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高新区用好用活昆明成都“后背经济圈”及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重要枢纽的“节点”优势,充分发挥以节造势、以势聚人、以人促游、以游带旅、以旅促居、以居兴业全链条优势,全力推动旅居建设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构建“旅居古镇”品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资源摸底“新”中有数垒底座。全面摸排彝人古镇文旅资源,形成资源底册,为规划旅居场景兜底。彝韵大观擦亮文旅底色。彝人古镇景区是楚雄州标志性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也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活态彝族文化底蕴,凭借“四季如春”生态本底,激活“千年彝韵”文化基因,成功打响“一带一路”云南黄金旅游线“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旅居品牌。2023年来,古镇以打造“云南鲜花会客厅”为目标,借势“云花旅游路线”,开启“花卉+旅游”的“云融”文旅发展新局面。
——有机包容拓宽承载空间。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和四季康养旅居胜地景区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旅承载力。古镇现有酒店(客栈)121家近3000间客房,可同时容纳6000人住宿;拥有各类餐饮、康养、休闲娱乐、生活配套及医疗服务商家614家,可全方位满足消费者旅居生活需求。2.5公里范围内可提供的房地产类住宿房源约200套;覆盖医疗机构118家1554个床位;特色餐饮美食店70余家;学校29所;商业综合体3个;康养机构20余个,古镇全场景旅居“硬件”提档升级。

——旅居场景雕塑“烟火”目的地。围绕“始于山水、归于烟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方式,以彝人古镇为文化载体,打造“旅居古镇”文旅品牌,在旅居居住载体规范、旅居场景打造、旅居宣传体系构建、旅居主体培育等方面着力,力求把楚雄彝人古镇塑造为旅居楚雄的全新典范,成为吸引游客长期停留、深度体验的优质目的地。
——标准引领,规范居住市场。逐步制定完善、科学、细致的旅居酒店、客栈、民宿、民居等住宿载体标准和规范,引导经营主体强化硬件设施、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加大对住宿载体、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确保旅居住宿经营主体严格遵守标准规范,切实为旅居群体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优质的居住环境。

——按需塑“形”,打造旅居场景。以第三方文旅公司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医疗资源,打造集康复、医疗、养生为一体的“康养旅居”场景;依托太阳历、智慧体育公园等运动场馆,打造集体育培训、赛事举办为一体的“体育旅居”场景;依托摩尔农庄、金七制药、神威药业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打造集产品生产观光、推介销售为一体的“工业旅居”场景;以旅居核心区域为中点,深度整合30公里范围内特色村镇、游玩观光景点,打造集游玩、娱乐为一体的“环游旅居”场景;推动高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彝人古镇社区老年大学建设,建立奥赛培训基地,打造集学习教育、拓展培训为一体的老中青“研学旅居”场景。
——“宣”染“彝”旅,构建多元旅居宣传体系。充分运用楚雄高新区网站、微信公众号、户外广告屏等多种渠道和平台,强化彝人古镇旅居宣传;与省、州、市媒体宣传部门对接,通过省、州、市媒体力量,加大彝人古镇旅居宣传力度,提高彝人古镇旅居品牌影响力;引导鼓励第三方文旅公司跨地域结合旅居群体情况精准开展宣传推广,提升彝人古镇旅居知名度,吸引更多旅居人群前来体验。
——护企育企,打造旅居标杆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居市场主体,加大对本地旅居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酒店、民宿、民居、医养、康养等旅居基地管理办法,对达到标准的经营主体及基地给予认定;鼓励文旅企业进行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打造旅居标杆龙头企业,引导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楚雄高新区、楚雄市、楚雄州旅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