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林下野生菌产业

发表时间:2024-12-12 15:44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29期    作者:市林草局 李兴强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聚集资源经济,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不断创新“政策支撑、基地开路、示范引领”模式,大力发展林下野生菌产业,实现资源增质、林业增效、群众增收,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发展成色”。

一是政策支撑。依托《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铺路桥”,制定形成《楚雄市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楚雄市野生菌承包经营主要模式》《楚雄市主要野生菌保育促繁和规范采收技术》《楚雄市主要毒蘑菇图谱》《楚雄市主要野生食用菌中文名与地方名对照表》《楚雄市野生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倡议书》措施“试金石”,确保林下经济发展有“向”,保障有“制”。

二是基地开路。坚持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依托自然优势,盘活沉睡资源,激活发展动力,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做活存量,发展增量,提质产量。采取以“农户+公司+基地”发展模式,让有条件的地域先发展、有思路的群体先致富,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布局,建成楚雄市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1个313亩、野生菌保育示范基地3个470亩,带动林下经济种植面积10.5万亩。

三是示范引领。健全野生菌发展保育促繁体系机制,建立划区保护制度,推行“封山育菌、承包采菌”等举措,划定三尖山至黑牛山保护区20.39万亩、大过口宜次中山野生菌保护区5.26万亩、白竹山野生菌保护区13.54万亩;推广包山养菌模式,建立健全“谁承包、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经营管理机制,编制完成《楚雄市包山育菌示范乡镇建设方案》,推动实施新村、苍岭2个乡镇包山养菌试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同步推广,培育发展野生食用菌经营主体95户,发展规模以上经济林面积116.45万亩,发展林下种植2.87万亩,发展林下家畜家禽养殖65万头(羽)。目前,楚雄市野生菌产业成为资源增质、林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又一新增长点。2024年,全市采集野生食用菌4988.95吨,完成林草综合产值51.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