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把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楚雄州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以来,楚雄市紧抓机遇,系统谋划,突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发展壮大产业为依托,按照“强平台、建机制、优服务、聚人才、促发展”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实施各个子项目,努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聚焦“三项重点”,着力提升就业技能培训实效。聚焦重点产业技能培训,赋能企业发展。围绕实施“需求+供给”“培训+品牌”“技能+就业”等技能培训,瞄准彝医药大健康相关产业,组织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产业链和技能人才相互衔接、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彝医药企业发展竞争力。聚焦重点群体技能培训,赋能就业能力提升。聚焦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中医药(彝族医药)种植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以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提升为主要形式,围绕中医(民族)药等大健康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做到有培训意愿的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切实增强劳动者稳定就业能力、转岗转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聚焦多渠道技能培训,赋能创业就业。突出院校主渠道、企业主阵地、产业主链条,集聚优势资源,拓宽培养渠道,多向发力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不断为全市彝医药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项目实施以来,通过中医(民族医)制药加工、药物种植指导、互联网营销等6个项目的实施,共培训彝医药相关产业技能人才6627人次,投入资金合计749.58万元。
——实施“四大行动”,着力提升重点群体就业实效。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优化行动。依托项目实施,立足县域实际,紧贴群众需求,持续优化拓展零工市场服务功能,建成服务有侧重、对象有差别,互相支撑、协同联动的零工市场3家。截至9月,3个零工市场共为6907人次提供政策咨询和解答服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2374条,3727人通过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打好政策扶持“组合”,多方组织招聘活动,精准开展就业帮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促进广大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助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施企业稳岗扩岗增效行动。纵深推进“百企万岗”稳岗扩岗计划,以彝医药等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为主,辐射带动全市各类企业稳岗扩岗,对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重点群体的企业给予稳岗扩岗补贴,让劳动者稳定就业,让企业提质增效。实施青年群体就业培优行动。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失业青年“一对一”帮扶机制,组织以生物医药为主的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帮助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实现就业。实施劳动力需求调剂行动。针对市内企业用工需求,形式多样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力余缺调剂,针对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情况,给予不同档次的一次性用工补贴。项目实施以来,楚雄市通过实施“百企万岗”稳岗扩岗计划、“百企千岗”青年见习计划、“千企万人”就地就近就业计划,“百企千人”就业援助行动共支出项目资金675.14万元。(其中:“百企万岗”稳岗扩岗计划为企业稳岗扩岗1289个,拨付稳岗扩岗资金265.4万元;“百企千岗”青年见习计划助力92名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失业青年实现就业,为企业拨付见习补贴18.4万元;“千企万人”就地就近就业计划为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企业拨付用工补贴4.6万元;“百企千人”就业援助行动为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企业拨付社会保险补贴41.53万元,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等资金345.21万元。)
——推进“两项建设”,完善返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多元的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围绕彝族医药产业集群,按照“搭平台、聚资源、育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思路,通过在优化培育载体、完善孵化链条、创新服务体系上多方发力,着力打造多元化、可持续的创业孵化平台,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1个集科研、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制造、药品流通、医疗卫生保健为主体的楚雄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示范园。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政策“三位一体”对创业群体开展针对性、梯次性创业帮扶,常态化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贷款等创新创业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园区汇聚特色种植养殖、自媒体直播等行业58名创业导师,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园累计培育和孵化创业实体123户,其中,回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者51户在园区培育孵化。着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本地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载体作用,强化机制构建、项目遴选推介、资金支持、能力素质提升、产品营销渠道等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服务,支持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纵深推进“千名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引导和支持95名农民工返乡,在中医(民族医)药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实现创业,对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创业者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合计拨付资金77万元。2024年度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创意设计大赛、技术项目对接会、创业辅导培训、专题论坛讲座、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服务活动17次。
——突出“点面结合”,构建家门口就近就业新天地。坚持把市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便捷增收致富的发展优势,围绕强化产业资源、整合区位优势,楚雄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系统布局,制定了“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就建设到哪里”和“产业发展到哪里,市场就建设到哪里”工作思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投入200万元在栗子园社区、彝人古镇社区和楚雄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了3个各具特色、精准定位的零工市场,以零工市场为圆点打造覆盖全市的3大“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探索开展“共享用工”新模式。项目实施以来,为6907人次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解答服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2374条,3727人通过零工市场实现就业,形成了全市相关部门联动、市场经营主体带动、就业服务网络支撑的全链条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模式。
下步,楚雄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为基础,持续深化优化完善就业体制机制,促进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