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表时间:2024-10-14 10:28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22期    作者:网络转载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作为云南重点粳稻种子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楚雄市把种业振兴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抓住2023年及2024年高原粳稻种业发展大会在楚雄市举办契机,以创建省级水稻种业基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创新打造高原粳稻种业新品牌,在有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促使种植农户走出了一条种业增收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楚雄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楚雄市种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高原粳稻种业发展规划组、招商引资组、项目包装组、资金保障组、育繁种基地保障组、研发中心建设保障组等专班组,整合资源,高位推进,加大种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纵深推进种业振兴。

二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楚雄市办理《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辖区企业7家,《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3家;在全省12个州(市)52个县(市)建立种子代销网点466个,年销售各类农作物良种85.5万公斤。同时,每年通过办理备案手续在楚雄市进行玉米种子生产的市外企业7家。

三是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基础上,先后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制种大户+基地”等发展模式,推行订单种业,探索试行“公司集中流转土地,反包大户规模经营,统一组织生产管理”的基地创新发展模式,发展规模生产,积极破解劳动力不足、投入成本高、面积落实难等种业产业发展瓶颈。

四是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与云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并依托楚雄州农业科学院育种优势,先后选育出主要农作物品种58个(其中:楚粳43个、楚稻6个、益农系列7个、彝谷系列2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65个。楚雄州农科院选育的楚粳27号、28号、37号为云南仅有的3个超级稻品种;楚粳48号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成为首个国审品种;楚粳54号于2021年经部级验收平均亩产达1018.8千克,创高原粳稻百亩方产量新纪录。楚雄良种已成为高原粳稻种业界的一张响亮名片,在西南适宜稻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种业基地1.3万亩,建成木兰高原粳稻育种科创中心及东华朵基、子午大控摆、苍岭智明、李家等多个种业基地,基地规模已连续3年达到1万亩。2023年,楚雄市被认定为省级水稻种业繁育基地。2023年,全市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370万公斤,种业总产值达3235万元,较上年增加735万元,农民人均繁种纯收入达3500元。今年以来,全市繁种1.3万亩,预计可生产种子48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4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