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消息,楚雄市正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在文化资源方面,楚雄市万家坝出土的铜鼓表明,楚雄先民早在2700多年前就掌握了青铜铸造技艺;彝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彝族刺绣以其精美的图案、细腻的针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此外,月琴、火草麻布纺织、木雕、黑陶、银器等等手工艺门类众多,展现了多元的民族艺术特色。左脚舞、火把节、赛装节、彝剧等千余项非遗项目,构成了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
在产业基础方面,近年来,楚雄市的传统手工艺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并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彝绣产业为当地妇女和年轻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手工艺与市场的结合。截至2024年末,当地已有彝绣、月琴、苴却砚、竹编、铜器、银器等民族手工艺市场主体1952家,左脚舞、彝剧等民间艺术团体1626个,年均开展活动2.5万余场次,相关产业产值达2.68亿美元。
在创意人才方面,楚雄市积极推动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的人才培养,将其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滇中非遗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同时,楚雄市通过手工艺技能竞赛、电商创业培训、直播推广等方式,推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传播。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州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7个,培养了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1000余名,带动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从业人员10万余名。
在环境与政策方面,楚雄市先后制定实施《“十四五”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保护、扶持政策,推出“彝绣贷”“彝绣保”“彝绣邮”等11项金融支持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