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以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4-04-28 08:26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楚雄市在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劳动资料的升级、劳动对象的改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生产要素组合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生产能力的大幅增强、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生产效益的大幅增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壮大新农人。新农人是有知识有文化,采用现代科学方式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新型农民。2023年,我市整合多部门资源,培育高素质农民245人,培养“威楚英才”110名,本土优秀人才800余名,农村致富带头人616名,“头雁”学习培训21人,电商人才技能培训6042人次。随着新农人队伍的壮大和发展,一批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电商达人、农业经纪人等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提升新农资。重点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即农田、土壤、水利、肥料和农药等减量增效,节本增收。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5.66万亩,高标准烟田1910亩,今年争取国债1.5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二是实施耕地提质改造10090亩,新增耕地501亩;三是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5个,增加耕地1800亩;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2万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9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示范6万亩、开展“三新”施肥技术示范样板1000亩,化肥和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

——运用新农机。数字化农业的运用和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有效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弱项。一是数字兴农,推动乡村产业智能转型。我市自2020年10月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以来,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创建兴蕴枇杷、林鑫蛋鸡、楚猪一号等6个智慧农业示范,建立335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上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成电商创业园区2个,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点)77个,培育电商市场主体187户,活跃店铺3716个。二是补齐短板,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累计17年连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1.1亿,占全州的23.8%,完成的资金量和补贴机具台数继续保持全州第一。全市农机总动力达48.537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6.95亿元。2023年完成农机化作业111.76万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55.3%。

——推广新技术。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农业的大变革,新技术实现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一是大力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冬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实用技术,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2万亩、稻烟协同发展0.6万亩、稻田养鱼0.5万亩。二是以高原粳稻种业为主导,按照“一核一区两带多基地”规划布局,以楚雄州供销种业公司、楚雄州富彝种业集团、云南楚雄益农公司、楚雄禾丰公司、楚雄天食种业公司等重点企业示范引领,推进滇中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良种扩繁1.3万亩(水稻0.6万亩、玉米0.7万亩)。

——培育新模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创新发展。一是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16个、州级示范社27个、市级示范社20个,认定家庭农场814个,15个乡镇的123个涉农村居委会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二是强化农业托管服务项目扶持。投入145万元,组织楚雄市子午镇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代耕代种和机收托管服务4500亩;吕合镇马进农业种植种业合作社水稻集中育秧、代耕代种和机收托管服务3000亩;子午镇骠川实业公司等烟稻轮作、油菜等代耕代种和机收托管服务11000亩。三是强化绿色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个、绿色食认证128个、有机食品认证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