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及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精神,依据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扶贫办及省州扶贫办关于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等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全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15个乡镇,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其中脱贫乡镇、脱贫村特别是深度贫困脱贫村是重点。
规划期限:2021至2025年。
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指南,是制定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和动态监测及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统领。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纲要建议指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因此,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关系我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大局,必须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市之力,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第一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
楚雄市位于楚雄州中西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接南华县,北同牟定县毗邻。与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构成滇中城市群;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和进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承接点和物流集散地,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
楚雄市是非贫困县,是国家《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嵌入县,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市)之一,是一个集山区、民族、农业为一体的农业市,属滇中典型老旱区,山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10户35759人,有2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经过五年集中攻坚,全市9310户3575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一、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楚雄市在中央和省州党委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优势兵力、汇聚要素资源,攻坚克难,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减贫目标全面完成。2014年以来,全市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9310户35759人,年均减贫5000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2.08%下降到2020年底的0,全市2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通过省级脱贫成效考核和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2019年初,楚雄市代表云南省非贫困县接受国家精准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评估,以零漏评、零错评、零错退得到好评;2019年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楚雄市获得“好”的等次,脱贫攻坚成效得到省州肯定。
(二)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535.2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490.38元,人均增加9955.1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比例由2014年的1.17%上升到2020年的100%。
(三)“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没有因贫上不起学的情况。基本医疗有保障。全市2个县级公立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142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32%。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为重点,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970户,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重点对象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饮水安全有保障。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7%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2015年至2020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2亿元,在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突出问题基础上,不断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农村公路通畅水平明显提升。全市154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危险路段有安全防护设施。全力推进村组道路建设,累计实施里程778.6公里,1026个自然村实现通硬化路。电力、网络、通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全市51个贫困村100%通动力电,贫困户实现户户用电有保障;贫困村全部通宽带网络,村委会、村卫生室、村完小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公共服务场所全面建成。51个贫困村全部建成文化活动场所;全市共建成“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171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009个,人口200人以上、党员1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
(五)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惠民强村”行动,全市154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3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及以上的101个,10万元及以上的47个,20万元及以上的25个,5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达标;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程,644人列入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
(六)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共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资金3976万元,完成农村改厕5.4万座,建成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15个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收集处理,90%以上的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71.4%。
(七)干部队伍攻坚能力得到培养锤炼。2016年以来累计派出302人(次)党员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派出1253人(次)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安排州市76家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所有贫困户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广大干部在驻村扶贫、结对帮扶和驻点帮扶实践中,密切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群众工作本领,政治上得到历练。2017年以来累计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83人。
(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化解。新冠疫情发生后,楚雄市把抓好疫情防控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迅速印发《楚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有关工作的通知》《楚雄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挂牌督战促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2020年,发出专列63车次,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外出的1867名贫困劳动力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直运服务,全市外出务工建档立卡户劳动力1.23万人;市级设置公益性岗位200个,乡镇自筹资金设置其他岗位738个,716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名边缘户劳动力被聘用为公共服务岗,实现就近就业。25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155人。76家州市单位及干部职工购买农副产品181.42万元,帮助定向直供直销1531.58万元。
二、脱贫攻坚主要经验
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全市上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了系列措施,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采取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会议学习、《楚雄市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学习资料》推送以及干部培训等形式,全面学习、系统学习、反复学习,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全面压紧压实责任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前提。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脱贫攻坚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指挥调度体系、投入保障体系、考核奖惩体系“六大体系”,绘制了一幅“党建引领、砥砺前行、按需点单、精准配餐”的脱贫攻坚“战略图”。坚持单月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双月召开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每周由一名处级领导进行指挥调度,始终绷紧决战必胜这根弦。
(三)分类精准施策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围绕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资金整合、兜底保障、生态扶贫“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了涵盖脱贫攻坚各领域的精准扶贫体系,以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
(四)激发脱贫主体活力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基。创新开展“感恩、公德、小康”三项群众教育,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三问”专项行动,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按照整合捐助、超市运作、积分兑换的模式推进“爱心超市”建设,全市136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建成爱心超市并规范运营。建立“五查五看五解决”工作机制,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补齐贫困家庭短板。建立和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学习制度,通过干部深入学习,把脱贫攻坚政策精准传递给广大群众、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五)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是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根本之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的谆谆教诲,持续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坚持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密结合,既保证了努力向前冲的速度与力度,又及时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回头改”,确保向前冲的速度基本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的进度,确保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及时补齐,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第二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状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十三五”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85.14亿元,农业总产值40.26亿元,财政总收入36.3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1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1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1元。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44302人,其中:乡村人口25930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7.64%;城镇人口28500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2.36%。
通过贫困对象信息动态管理,脱贫攻坚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759人,分布在全市15个乡镇136个行政村。致贫困素复杂多样,素质型、资源型、发展型、精神型、结构型贫困交织,因病、因残、因学、因地、因水、因房、因婚和缺技、缺钱、缺劳等致贫原因多重叠加,脱贫、返贫、再脱贫时有往复。2020年底,全市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310户3575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全市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纵比“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呈现高速发展趋势。横比发展不足、不平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分析
全市脱贫人口35759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对象,分布于全市15乡镇、136个行政村(社区)。从脱贫人口规模看,3000人以上的有2个乡镇、2000人以上的有3个乡镇、1500人以上的有5个乡镇、1500人以下的有5个乡镇。从行政村有脱贫人口情况来看,脱贫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的有1个村,占136个行政村(社区)的0.7%;500人以上的有22个村,占136个行政村(社区)的13.5%;200人以上的有58个村,占136个行政村(社区)的42.6%。农村低收入人口中,脱贫不稳定户454户1589人、边缘易致贫户985户3083人,共计4672人,边缘易致贫户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拓展对象。
三、欠发达地区情况分析
楚雄市属非贫困县,是《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嵌入县,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2020年,楚雄市实现2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35759名贫困人口脱贫。按照贫困深度,2个脱贫乡镇、51个脱贫行政村作为欠发达乡镇、行政村(特别是20个深度贫困脱贫行政村)。
四、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分析
聚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区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420户1850人,建成集中安置点4个。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完全稳定融入当地社会、“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面临严峻的挑战。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后续扶持发展的思想稳定、社会融入、产业、就业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安置点治理还需精细谋划。
第三节 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
2020年底,全市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十四五”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将发生新的变化,存在着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先进地区的实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2020年1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明了方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加速云南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政策机遇。
(二)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85.14亿元,农业总产值40.26亿元,财政总收入36.3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1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1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1元,发展速度处于全州领先水平。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后,我市提出的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为改变欠发达地区状况,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三)转型发展的推动机遇。“十三五”期间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为贫困地区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带来难得的建设机遇。对区域环境改善、发展能力提升、就业渠道拓宽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8个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变“输血”为“造血”,为拉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供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
二、困难挑战
(一)持续稳定脱贫的基础不够牢靠。目前,全市农村道路硬化路率较低,部分地区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较弱,长期稳定脱贫的基础还不牢靠。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总量小、总体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支撑能力较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素质型贫困突出,攻坚难度较大的同时极易出现返贫现象。
(二)持续稳定脱贫的机制有待健全。由于刚刚完成脱贫任务,对2020年以后如何加强后续帮扶、巩固脱贫成果等,深入系统研究不够、谋划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长期稳定脱贫机制;对产业扶贫市场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金融扶贫过度负债的风险、财政过度透支的风险、政策依赖形成的风险,缺乏针对性应对政策措施;对收入刚达标户、受灾户、大病户、老人户、残疾人户、低保户、易地搬迁户等特定贫困人口,探索系统性、社会化长期支撑的保障性措施不够。
(三)持续稳定脱贫的治理能力需要提升。部分贫困村村两委班子存在文化水平低、能力不足、本领不高的问题,无能人管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四)持续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需要激发。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一部分干部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创新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办法措施不多,一部分贫困群众生存、发展能力弱,仍沿袭广种薄收的粗放生产方式,生产性投入少,市场意识、积累意识、扩大再生产意识淡薄,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精神贫困”突出,文化教育水平低,劳动者缺乏专项技能,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努力改变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靠要”“安于现状”思想和传统观念,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累意识、发展意识和人口综合素质还需久久为功。
第二章 总体要求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五年过渡期,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实现共同富裕新生活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奋斗的起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将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防止返贫致贫为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条底线。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长效机制,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三个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政策措施、完善帮扶机制、强化支持重点,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十八项工程推进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接续推进脱贫乡(镇)、脱贫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巩固脱贫人口不返贫和新致贫人口发生,要坚持好5项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筹发展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优先位置,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行分类帮扶,消除低收入人口受身体素质、职业技能、家庭负担、发展环境等制约,提升获得发展机会、资源要素的能力。
二、坚持改革创新与长效机制相统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仍需持续用力,产业帮扶成效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仍需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较重。因此,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减贫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帮扶相协调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坚持党委、政府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重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四、坚持巩固脱贫与生态保护相衔接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五、坚持政策帮扶与内生动力相促进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继续强化党委、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中的主体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与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结合,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鼓励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实现增收,切实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节 创新帮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针对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部分脱贫地区发展动力不足、产业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脱贫质量不稳固等问题,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压倒性位置来抓,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
一、建立救助平台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构建市、乡镇、村、组四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络;建设“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将“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调整为“云南省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系统”。坚持“政府找群众”,强化干部定期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工作,构建自下而上入户排查和自上而下监测相结合的常态化预警体系,快速发现监测对象并及时纳入监测帮扶。引导“群众找政府”,依托“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让有困难的群众能迅速便捷反映问题,形成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有机结合,“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的防返贫监测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一手抓巩固脱贫成果,一手抓防止返贫致贫,夯实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突出抓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让困难群众通过手机即可申请救助事项,线上及时上报、线下高效联动处办,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
以巩固提升产业发展全覆盖、项目支持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及政策扶持全覆盖质量为目标,重点推进粮食、烤烟、魔芋、核桃、绿色果蔬、特色养殖,强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健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帮扶利益链接机制,持续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构建“农业、工业、旅游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电商”等多措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幅提高脱贫人口收入。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三、建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
通过持续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每年增加1万元以上,力争到2025 年所有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切实帮助致贫、返贫风险较高的困难群体渡过难关,有效防止新的贫困发生。
四、建立扶志扶智机制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双推进。深入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幸福思源、脱贫感恩”“中国梦、劳动美”等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宣传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基层乡村振兴干部典型事迹和脱贫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挖掘具有楚雄特色的巩固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样板,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楚雄精神”。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村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100%,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9.2%以上,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度达95%以上。到2025年,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不再产生新的绝对贫困,“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大面积消除各类致贫返贫的因素;精准防贫体系得到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取得阶段性进展,脱贫地区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第三章 重点任务
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乡村治理巩固拓展、乡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等8大工程,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坚持“村申报、乡审核、县审批”基本程序,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筛选项目,严格财政衔接资金管理规定,把到村、到户、到人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分年度组织项目实施,打牢乡村振兴基础。
第一节 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工程
持续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帮扶效益。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努力培育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完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因地制宜,按照“立足产业资源、遵循市场导向、挖掘特色优势、拓展新型业态”要求,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条件,从成熟、优势、高效的产业中科学选好帮扶产业。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构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产业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实行以奖代补精准帮扶,确保项目真正落实到户、到人;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产业开发,财政性投入资金形成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增收。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机制,广泛宣传,推介旅游文化和特色产品,推动消费帮扶从以政府引导为主转变为政府、市场“双轮驱动”。
专栏1 乡村特色产业项目 种植业:巩固粮食生产,提升烤烟产业,壮大以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支持良种、良法推广和灌溉设施、用电、产业道路等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发展芒果、花椒种植2.5万亩;宝珠梨种植1万亩,竹子种植0.7万亩;花卉种植1.5万亩;魔芋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3.1万亩,烤烟种植51.6万亩;贡菜、辣椒等特色蔬菜种植7.5万亩;名贵中药材种植2万亩。 养殖业:做强以撒坝猪、云岭牛、云岭黑山羊、家禽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发展云岭牛等肉牛养殖10万头,黑山羊养殖20.2万只;年出栏肥猪40万头,饲养母猪8万头;年出栏家禽400万羽;水产养殖4万亩;发展特色养殖50户,种植牧草10万亩。 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加工厂房、扶贫车间及用地等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牲畜定点屠宰场23个,品种改良站点60个,交易市场1个,核桃深加工厂3个;发展村集体经济140个;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0个;新建扶贫车间30个。 服务业:实施乡村旅游、商饮服务等,支持革命老区利用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发展红色旅游。“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10个,农家乐示范户50户,旅游产品加工项目100个,旅游综合设施建设10个。 小额信贷贴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等使用小额信贷,发展生产、创业、就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贴息支持。“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扶贫小额贷款3.41亿元,存量贷款贴息12.81亿元,财政补助贴息资金7705万元。 消费帮扶:支持脱贫退出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建设,支持服务村级农产品销售的冷链、物流、仓储等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电商帮扶平台建设20个,开展电商技术培训2000人次。 |
第二节 稳定就业帮扶工程
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建立常态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巩固脱贫和低收入劳动力就业需求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开发半劳力就业公益岗,确保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持覆盖面。按需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有序退岗管理机制。对外出务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按规定给予奖补支持。
专栏2 稳定就业项目 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发乡村公益岗,包括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治安员等,开发聘用期6个月以上半劳力就业公益岗,确保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1750人次。 外出务工就业:实施省外、县外省内等务工奖补。“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组织外出务工就业26850人次,其中境外350人次,省外13500人次,省内13000人次。 就业创业培训:实施自主创业和吸纳就业创业培训。“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6000人次。 职业技能培训:农村低收入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新增“两后生”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一次性奖补。“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0500人次,引导性培训11000人次。 |
第三节“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拓展工程
紧紧围绕群众密切关注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等问题,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实现同乡村振兴平稳有序的衔接。
教育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联席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压紧压实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到2025年,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州前列,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学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因人施策、精准劝返、妥善安置,失辍学学生应劝尽劝、应返尽返,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因身体原因除外)不失学辍学。在现行学生资助政策未做调整前继续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凡是符合现行学生资助政策规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享受相应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
医疗保障方面。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适度拓展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标准政策,确保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倾斜。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保障,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
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住房有保障巩固提升工作,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弱项,实现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动态新增危房100%改造,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十四五”完成4688户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任务。
饮水安全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省给予资金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积极争取并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多渠道筹措工程建设资金,完成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工程建设任务,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有序实施农村供水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及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减少小型分散供水工程人口数量,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0%以上。“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14件。
第四节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
健全完善420户1850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和帮扶体系,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提升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集中安置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完善安置点生活服务设施,加强分散安置点房屋消防安全改造,提高农户房屋耐火等级,强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切实保障搬迁户在原迁出区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村级集体资产收益、生态补偿和农业补贴等权益,促进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基本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专栏3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项目 就业:持续开展组织化务工、稳岗就业专项行动,精准掌握就业变化情况。“十四五”期间,组织搬迁户外出务工1500人次。 产业: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十四五”期间, 搬迁户种植花椒、芒果等特色经济林果1000亩;发展生猪、黑山羊、牛、畜禽养殖398户。 |
第五节 乡村治理巩固拓展衔接工程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村集中换届后班子建设,抓实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重点村分类管理,强化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压实五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确保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一贯到底。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方式,形成“按清单办事、规范村干部用权”的运行机制。强化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督平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形成合力。
推进平安法治新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教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联动联调联处常态化机制。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推广专项法律服务,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六个一”活动(办理一件涉农法律援助案件、开办一场“乡村振兴法治课堂”、服务一次乡村换届选举、参与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举办一场涉农法律咨询、开展一次对村规民约的合规性审查)。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确保乡村稳定安宁。
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广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白榜、积分兑换等活动,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加强农村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敬老孝亲、健康卫生、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致富能手、模范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脱贫地区户厕改造,引导新改户厕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厕,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稳步提高脱贫地区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到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区分类统筹推进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重点治理城乡接合部、乡(镇)镇区、中心村、人口聚集区、旅游风景区等区域生活污水。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治理率达75%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80%、30%以上。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符合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到2025年,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处理设施覆盖率、处理率均达到100%。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全面整治“五堆十乱”、残垣断壁、“三线”乱搭等村庄乱象,节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建设小广场、停车场,改善提升村庄公共空间。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开展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充分利用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四旁”和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四地”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绿化美化村庄,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庭院内部栽花植树种果蔬,建设美丽庭院。
第六节 乡村建设工程
坚持为民而建,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庄规划,统筹好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确定村庄空间布局,分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实现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加快构建“外通内联、 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推进“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交通网,推进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到2025年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覆盖率达65%。加强农村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快村民小组停车场建设,到2025年实现所有村民小组停车场覆盖率达100%。强化乡村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完善滇中地区水资源储备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大中型水库和灌区工程、农村供水短板提升工程、抗旱减灾治本工程等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抗旱水源工程体系,发挥好骨干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同步推进消防取水设施建设。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原则,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加强农田灌排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脱贫地区建成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到2025年村庄绿化率达45%。不断加大农网升级改造,确保“两率一户”稳定达标,提高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新基建项目更多向乡村倾斜,加快5G、数据中心、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商贸物流业。实施农村传统基础设施“互联网+”“数字+”“智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升级行动,力争3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宽带网络。推广适合农村、方便农民的医疗、电商、生产等信息化服务和信息化产品,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公里”改革向基层拓展。推进村民小组议事活动场所建设,持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进一步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到2025年所有村民小组实现议事活动场所覆盖率达100%。加大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到2025年,全州高标准农田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
专栏4 乡村建设项目 进村道路硬化: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农村村组公路路基改扩建、路面硬化1000公里,村内户外道路硬化300公里。 生活条件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厨房厕所庭院改造、村组党群活动场所修缮等。“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1600个小组,实施公厕建设2500个,户厕改造2500个。 村组消防设施建设:建立必要的消防站、微型消防站等站点,建设消防水池、管网等设施,配置必要的消防装备,建设消防宣传阵地等。 |
第七节 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健全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使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增效,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切实提升育人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农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率,巩固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能力,开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评审,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提升农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基层康复能力建设。持续加强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巩固农村书屋、农耕文化存列馆、新时代农民讲堂、爱心超市等乡村文化扶贫成果,挖掘开发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工艺产品等,提高农村人口文明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广科技成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选派科技特派员,发挥科技措施对群众的引导作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帮助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留守儿童、残疾人群、精神疾病人群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完善村组敬老中心和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服务设施建设,解决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增强就业稳定性。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专栏5 乡村公共服务项目 教育帮扶:“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健全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13790人次,农村幼儿园建设7所,农村义务教育校舍建设23所。 健康帮扶: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施设备,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村级卫生室项目45个,乡镇卫生院地方医疗设施建设11项。 文化帮扶:巩固农村书屋、农耕文化陈列馆、新时代农民讲堂、爱心超市等乡村社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挖掘开发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工艺产品等。 科技帮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开展实用技术和科技带头人培训。“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15万人。 村组敬老中心完善:补齐农村丧失劳动能力人口、五保、老人等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短板”,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乡镇敬老院1个,提升改造14所乡镇敬老院,新建3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1个。 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服务设施:推动儿童之家建设,补齐儿童学前教育,妇女活动、残疾人服务等吃、住、行、学习和娱乐设施。 |
第八节 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紧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条底线,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把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实施路径,着力打造楚雄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组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以产业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集“一流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5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乡镇;建设5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设15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村庄。
第四章 投资概况
第一节 总投资规模
楚雄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总投资88.89亿元,其中:财政衔接资金14.17亿元,占总投资的16%;行业部门专项资金54.79亿元,占总投资的61.6%;市级自筹资金1.95亿元,占总投资的2.2%;其他资金17.98亿元,占总投资的20.2%。
第二节 分项投资
楚雄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总投资88.89亿元,其中:乡村特色产业帮扶项目投资31.53亿元,占总投资的35.5%;稳定就业帮扶项目投资0.62亿元,占总投资的0.6%;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项目投资0.15亿元,占总投资的0.2%;生态经济发展项目投资0.23亿元,占总投资的0.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9.49亿元,占总投资的33.2%;乡村公共服务提升项目投资7.97亿元,占总投资的9%;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8.9亿元,占总投资的21.2%。
第五章 政策措施
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完善帮扶措施、投入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第一节 财政投入政策
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合理确定资金分配因素,把巩固脱贫、帮扶低收入人群等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同时提高包括考核奖励在内的激励性因素占比,统筹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美好生活重点帮扶村投入力度,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先进示范村建设,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比例。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
第二节 金融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全面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县建设,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不断强化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精准聚焦、持续发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发挥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服务“三农”的积极作用,支持开发性中长期信贷服务。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研究易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影响的边缘户、易返贫户等低收入群体收益保险,促进农户收入稳定。
第三节 完善土地政策
落实中央土地支持衔接政策,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在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分配中央补助资金时,向脱贫乡村倾斜。用好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用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使用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第四节 人才支持政策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地区锻炼,在乡村振兴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市乡两级乡村振兴力量,选派一批懂技术的农业专业队伍到一线指导项目实施,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电子商务等。加大医技能力培训,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医生、教师职业素养;建立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到脱贫地区服务机制;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的,对农村低收入户大学生给予帮扶救助,支持家庭经济困难户子女读书。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带动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培养开发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在助推乡村振兴中起示范引领作用的乡土实用人才队伍。
第六章 帮扶机制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我市与全国一样进入巩固拓展成果成效、防止返贫致贫、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保障机制,是推动减贫战略和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的需要。
第一节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精准帮扶动态管理机制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和工作责任。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底数核实,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民政、教育、人社等行业部门信息系统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共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精准帮扶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防范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帮扶、早消除。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一村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方案精准帮扶,产业帮扶到户、就业帮扶到人,制定科学标准,确保稳定增收,培育长效发展机制。
第二节 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建立季度跟踪监测制度。建立农户主动申报、部门信息比对、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用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信息,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提高帮扶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将有返贫和致贫风险的人口纳入帮扶范围,细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节 健全社会力量帮扶机制
完善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巩固帮扶格局,深入挖掘社会帮扶潜力,不断壮大社会帮扶力量。建设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发布社会帮扶救援和求助信息,公布社会帮扶项目,促进社会帮扶资源与相对贫困地区发展需求精准对接。通过“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以“村企共建”活动、“百企帮百村”活动为载体,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社会组织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企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完善社会帮扶激励政策体系,鼓励和吸引更多非公企业、致富的返乡带头人投资创业,带动当地发展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相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相对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推动相对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实现相对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第四节 完善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积极适应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突出资金支持重点,加强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严格执行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选择的规定,实现项目安排与资金使用无缝对接。坚持公告公示制度,强化资金绩效评价。加快扶贫资产清理进程,做好资产确权登记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扶贫资产长期有效,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权责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收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的衔接资产管理机制,提高衔接资金经营管理效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完善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资产收益分配的集体、企业、群众利益联接机制,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项目资产处置按照现行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严禁采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的做法进行收益分配。按照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相衔接要求,确权到村集体的项目资产收益,优先带动支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
第五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
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平台”,制定帮扶救助政策和标准。推广应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脱贫户出现返贫风险即通过手机提出申请,市级平台下达指令由乡、村核实,交有关部门实施帮扶救助,做到“简便、快速、精准”,同时防止吊高胃口,帮扶救助政策仅限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率,兜住民生底线,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巩固脱贫成果政策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聚焦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残疾人群、精神疾病人群等特殊人群,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继续开展扶贫关爱基金防贫帮扶工作,探索开展防贫救助保险工作,进一步筑牢防返贫、防新贫保障网。
第六节 完善实绩考核和督促检查机制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纳入市、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对成效明显的乡镇在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工作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强督促检查,形成常态化工作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完善督促机制,提高帮扶质量和水平。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管理体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第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基地,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和配精第一书记。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堡垒作用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领导脱贫地区、脱贫人口逐步迈上共同富裕道路,过上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节 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安排、协调指导作用,坚持“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工作优先安排、政策优先落实、资金优先保障。市级行业部门强化政策供给,及时研究制定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动态帮扶的政策措施;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资金,最大限度地向农村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倾斜。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要优先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地区、重点帮扶村,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进一步做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和使用,细化年度工作计划。
第三节 加强信息管理
用好用活用足全国、省级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纵向横向共建共享,推动帮扶政策落实。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健康、金融、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及时分类帮扶、动态帮扶,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的工作机制。
第四节 加强舆论宣传
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宣传力度,开展常态化工作,提高媒体、简报、通讯、新闻等宣传质量,及时宣传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强化正能量全面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壮阔实践。全面宣传扶贫事业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
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帮扶机制等,确保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纳入本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法依规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确保脱贫地区任务优先部署、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落实。市发改局、市乡村振兴局负责规划组织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信息化监测评估结果作为乡镇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附件:楚雄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附件: |
||||||||||||||
楚雄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
||||||||||||||
序号 |
项目类别及名称 |
项目 个数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计划开工 年度 |
总投资 (万元) |
资金来源(万元) |
财政性投入责任单位 |
||||||
单位 |
数量 |
主要建设内容 |
衔接资金 |
涉农整合资金 |
行业部门专项资金 |
县级自筹资金 |
其他 |
|||||||
合 计 |
/ |
888860.33 |
141687 |
547873.33 |
19500 |
179800 |
||||||||
一、乡村特色产业帮扶 |
1265 |
/ |
315341 |
24270 |
147201 |
143870 |
||||||||
(一)种植业 |
256 |
/ |
98721 |
3950 |
59181 |
35590 |
||||||||
1 |
经济林果 |
35 |
万亩 |
6 |
发展芒果、花椒种植2.5万亩;宝珠梨种植1万亩,竹子种植0.7万亩,林木种苗繁育基地0.3万亩;花卉种植1.5万亩。 |
47801 |
37951 |
9850 |
||||||
2 |
楚雄市经济林果种植 |
8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2.5 |
发展芒果、花椒等种植2.5万亩。 |
2021-2025 |
3030 |
1230 |
18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3 |
楚雄市花卉种植 |
19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1.5 |
花卉种植1.5万亩。 |
2021-2025 |
10150 |
3650 |
65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4 |
紫溪母掌村万亩梨花海洋 |
1 |
紫溪镇 |
万亩 |
1 |
种植宝珠梨1万亩。 |
2021-2022 |
2200 |
1000 |
1200 |
市林草局 |
|||
5 |
楚雄市林木种苗繁育 |
4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0.3 |
发展林木种苗繁育基地3000亩。 |
2021-2022 |
31371 |
31371 |
市林草局 |
||||
6 |
鹿城镇新村竹笋种植 |
1 |
鹿城镇 |
万亩 |
0.1 |
鹿城镇新村村委会香笋竹基地建设0.1万亩。 |
2021 |
150 |
100 |
50 |
市林草局 |
|||
7 |
西云商品竹种植 |
1 |
苍岭镇 |
万亩 |
0.1 |
苍岭镇西云村商品竹基地建设0.1万亩。 |
2022 |
150 |
100 |
50 |
市林草局 |
|||
8 |
马龙河流域竹子种植 |
1 |
东华、子午、大地基 |
万亩 |
0.5 |
马龙河流域商品竹、香笋竹基地建设0.5万亩。 |
2023 |
750 |
500 |
250 |
市林草局 |
|||
9 |
2.经济作物 |
121 |
万亩 |
54.6 |
魔芋等特色种植3万亩;烤烟种植51.6万亩。 |
43720 |
2000 |
18680 |
23040 |
|||||
10 |
楚雄市经济作物种植 |
46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3 |
发展魔芋等特色种植3万亩。 |
2021-2025 |
6000 |
2000 |
1600 |
240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11 |
楚雄市烤烟种植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51.6 |
烤烟种植51.6万亩。 |
2021-2025 |
37720 |
17080 |
20640 |
市烟草公司 |
|||
12 |
3.特色蔬菜 |
75 |
7.5 |
贡菜、辣椒等特色蔬菜种植7.5万亩。 |
6000 |
1500 |
2250 |
2250 |
||||||
13 |
楚雄市经济作物种植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7.5 |
贡菜、辣椒等特色蔬菜种植7.5万亩。 |
2021-2025 |
6000 |
1500 |
2250 |
225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14 |
4.中药材 |
25 |
万亩 |
2 |
种植中草药2万亩。 |
1200 |
450 |
300 |
450 |
|||||
15 |
楚雄市中药材种植 |
2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2 |
种植中草药2万亩。 |
2021-2025 |
1200 |
450 |
300 |
45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二)养殖业 |
268 |
万头 |
150900 |
14730 |
48170 |
88000 |
||||||||
1 |
1.养牛 |
25 |
万头 |
10 |
发展云岭牛等肉牛养殖10万头。 |
50000 |
10000 |
20000 |
20000 |
|||||
2 |
楚雄市云岭肉牛养殖 |
2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头 |
10 |
发展云岭牛等肉牛养殖10万头。 |
2021-2025 |
50000 |
10000 |
20000 |
2000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3 |
2.养羊 |
51 |
万只 |
20.2 |
发展黑山羊养殖20.2万只。 |
18200 |
1230 |
4170 |
12800 |
|||||
4 |
楚雄市黑山羊养殖 |
51 |
全市15个乡镇 |
万只 |
20.2 |
发展黑山羊养殖20.2万只。 |
2021-2025 |
18200 |
1230 |
4170 |
1280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5 |
3.养猪 |
75 |
万头 |
240 |
养殖肥猪200万头,饲养母猪40万头。 |
44200 |
2000 |
10000 |
32200 |
|||||
6 |
楚雄市生猪养殖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头 |
240 |
养殖肥猪200万头,饲养母猪40万头。 |
2021-2025 |
44200 |
2000 |
10000 |
3220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7 |
4.养禽 |
55 |
万羽 |
2000 |
栏家禽2000万羽。 |
16500 |
500 |
4000 |
12000 |
|||||
8 |
楚雄市家禽养殖 |
5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羽 |
2000 |
栏家禽2000万羽,年出栏家禽400万羽。 |
2021-2025 |
16500 |
500 |
4000 |
12000 |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9 |
5.水产养殖 |
27 |
万亩 |
4 |
发展水产养殖4万亩。 |
6000 |
4000 |
2000 |
||||||
10 |
楚雄市水产养殖 |
27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4 |
发展水产养殖4万亩。 |
2021-2025 |
6000 |
4000 |
2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11 |
6.其它养殖 |
35 |
其它规模养殖50户,牧草种植10万亩。 |
16000 |
1000 |
6000 |
9000 |
|||||||
12 |
楚雄市其它养殖 |
1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50 |
发展特色养殖50户。 |
2021-2022 |
8000 |
2000 |
6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13 |
一年生黑麦草种植 |
2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10 |
全市每年种植一年生黑麦草10万亩。 |
2021-2025 |
8000 |
1000 |
4000 |
3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三)加工业 |
471 |
个 |
44830 |
30150 |
14680 |
|||||||||
1 |
1.农林产品加业 |
441 |
个 |
437 |
农产品加工10个,牲畜定点屠宰场23个,品种改良站点60个,交易市场1个,核桃深加工7个;发展村集体经济140个;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0个。 |
44230 |
29550 |
14680 |
||||||
2 |
楚雄市农产品加工储运服务业 |
10 |
鹿城等10个乡镇 |
个 |
10 |
10个,每个人补助50万元。 |
2021-2024 |
3500 |
500 |
3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3 |
动物屠宰、交易市场及冷链建设 |
10 |
鹿城等10个乡镇 |
个 |
10 |
建设牛羊、生猪定点屠宰、冷藏设施、运输点。 |
2021-2023 |
3500 |
2500 |
1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4 |
畜禽良种引进,改良点建设 |
6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60 |
建设牛、羊品种改良站点,猪冻精改良点。 |
2021-2025 |
960 |
660 |
3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5 |
畜禽定点屠宰场点建设 |
12 |
中山等12个乡镇 |
个 |
12 |
畜禽定点屠宰场点建设12个。 |
2021-2022 |
2370 |
870 |
15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6 |
建设牛羊屠宰场 |
1 |
鹿城 |
个 |
1 |
建设楚雄市牛羊定点屠宰场。 |
2022 |
920 |
420 |
5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7 |
建设家禽交易市场、屠宰场 |
1 |
东华 |
个 |
1 |
建设楚雄市家禽集中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 |
2021 |
1450 |
450 |
1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8 |
楚雄市林产品加工储运业 |
7 |
鹿城等7个乡镇 |
个 |
3 |
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技术示范生产线3个,补助50万元/个。 |
2022-2023 |
330 |
150 |
180 |
市林草局 |
|||
9 |
楚雄市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 |
14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140 |
发展村集体经济140个,每个补助100万元。 |
2021-2024 |
18200 |
14000 |
42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10 |
楚雄市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培育 |
20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200 |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00个,每个补助50万元。 |
2021-2025 |
13000 |
10000 |
3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11 |
2.扶贫车间 |
30 |
个 |
30 |
新建扶贫车间30个。 |
600 |
600 |
|||||||
12 |
楚雄市扶贫车间 |
3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30 |
新建扶贫车间30个。 |
600 |
600 |
市人社局 |
|||||
13 |
3.其他加工 |
个 |
||||||||||||
(四)服务业 |
170 |
个 |
14900 |
9300 |
5600 |
|||||||||
1 |
1.乡村旅游或红色旅游 |
170 |
个 |
170 |
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10个,农家乐示范户50户,旅游产品加工100个,旅游综合设施建设10个。 |
14900 |
9300 |
5600 |
||||||
2 |
楚雄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
10 |
紫溪等6个乡镇 |
个 |
10 |
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每个点补助500万元。 |
2021-2024 |
10600 |
5000 |
5600 |
市文旅局 |
|||
3 |
楚雄市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 |
50 |
东华等10个乡镇 |
户 |
50 |
新建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50户。 |
2021-2025 |
1100 |
1100 |
市文旅局 |
||||
4 |
楚雄市乡村旅游商品加工 |
100 |
东华等10个乡镇 |
个 |
100 |
新建乡村旅游商品加工100个。 |
2021-2025 |
2400 |
2400 |
市文旅局 |
||||
5 |
楚雄市乡村旅游综合设施建设 |
10 |
东华等10个乡镇 |
个 |
10 |
乡村旅游综合设施建设5个。 |
2022-2023 |
800 |
800 |
市文旅局 |
||||
6 |
2.商饮服务 |
个 |
||||||||||||
(五)小额信贷贴息 |
80 |
34740 |
5590 |
5590 |
||||||||||
1 |
1.扶贫小额信贷 |
75 |
万元 |
34000 |
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4亿元,累计存量贷款贴息10.05亿元。 |
4850 |
4850 |
|||||||
2 |
楚雄市扶贫小额信贷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元 |
34000 |
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4亿元,累计存量贷款贴息10.05亿元。 |
4850 |
4850 |
市乡村振兴局 |
|||||
3 |
2.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 |
5 |
万元 |
740 |
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40万元。 |
740 |
740 |
|||||||
4 |
楚雄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元 |
740 |
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40万元。 |
740 |
740 |
市乡村振兴局 |
|||||
(六)消费扶贫项目 |
20 |
400 |
400 |
|||||||||||
1 |
1.电商平台 |
20 |
/ |
20 |
电商扶贫平台建设20个。 |
400 |
400 |
|||||||
2 |
楚雄市电商扶贫平台建设(设备和物流补助) |
20 |
全市15个乡镇 |
/ |
20 |
电商扶贫平台建设20个。 |
400 |
400 |
市工信局 |
|||||
3 |
2.冷链物流仓储 |
|||||||||||||
二、稳定就业帮扶 |
105 |
/ |
6169 |
2220 |
3949 |
|||||||||
(一)公益性性岗位就业 |
75 |
人次 |
1750 |
公益性岗位就业1750人次。 |
1890 |
1890 |
||||||||
1 |
楚雄市县内城乡公益性岗位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750 |
开发县内城乡公益性岗位1750个,就业1750人次,补助500元/人·月。 |
2021-2025 |
1890 |
1890 |
市人社局 |
||||
(二)外出务工就业 |
15 |
26850 |
外出务工就业26850人次。 |
2035 |
2035 |
|||||||||
1 |
1.境外转移 |
5 |
人次 |
350 |
境外转移350人次。 |
35 |
35 |
|||||||
2 |
楚雄市境外转移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350 |
组织境外劳动力转移就业350人次,补助1000元/人·年。 |
2021-2025 |
35 |
35 |
市人社局 |
||||
3 |
2.省外转移 |
5 |
人次 |
13500 |
省外转移13500人次。 |
1350 |
1350 |
|||||||
4 |
楚雄市省外转移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3500 |
组织省外劳动力转移就业13500人次,补助1000元/人·年。 |
2021-2025 |
1350 |
1350 |
市人社局 |
||||
5 |
3.省内县外转移 |
5 |
人次 |
13000 |
13000人次。 |
650 |
650 |
|||||||
6 |
楚雄市省内县外转移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3000 |
组织省内县外劳动力转移就业13000人次,补助500元/人·年。 |
2021-2025 |
650 |
650 |
市人社局 |
||||
(三)就业创业培训 |
5 |
6000 |
就业创业培训6000人次。 |
780 |
780 |
|||||||||
1 |
楚雄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6000 |
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6000人次。 |
2021-2025 |
780 |
780 |
市人社局 |
||||
(四)职业技能培训 |
10 |
1464 |
330 |
1134 |
||||||||||
1 |
1.技能培训 |
5 |
人次 |
10500 |
技能培训10500人次。 |
1134 |
1134 |
|||||||
2 |
楚雄市技能培训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0500 |
开展技能培训10500人次。 |
2021-2025 |
1134 |
1134 |
市人社局 |
||||
3 |
2.引导性培训 |
5 |
人次 |
11000 |
11000人次。 |
330 |
330 |
|||||||
4 |
楚雄市引导性培训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1000 |
开展引导性培训11000人次。 |
2021-2025 |
330 |
330 |
市乡村振兴局 |
||||
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
15 |
\ |
1470 |
1470 |
||||||||||
(一)就业 |
5 |
750 |
750 |
|||||||||||
1 |
1.组织化务工 |
5 |
1500 |
组织化务工1500人次。 |
750 |
750 |
||||||||
2 |
组织化务工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500 |
组织化务工1500人次。 |
2021-2025 |
750 |
750 |
市发改局 |
||||
3 |
2.公益性岗位就业 |
|||||||||||||
(二)产业 |
10 |
720 |
720 |
|||||||||||
1 |
1.产业基地建设 |
10 |
种植花椒、芒果等特色经济林果1000亩;发展生猪、黑山羊、牛、畜禽养殖398户。 |
720 |
720 |
|||||||||
2 |
楚雄市易地搬迁后续产业种植项目 |
5 |
西舍路、三街 |
亩 |
1000 |
种植花椒、芒果等特色经济林果1000亩。 |
2021-2025 |
120 |
120 |
市发改局 |
||||
3 |
楚雄市易地搬迁后续产业特色养殖项目 |
5 |
西舍路、三街 |
户 |
398 |
发展生猪、黑山羊、牛、畜禽养殖398户。 |
2021-2025 |
600 |
600 |
市发改局 |
||||
4 |
2.产业园区融入 |
|||||||||||||
5 |
3.扶贫车间建设 |
|||||||||||||
(三)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 |
||||||||||||||
四、生态经济发展 |
63 |
/ |
2300 |
2300 |
||||||||||
(一)新增退耕还林还草 |
48 |
万亩 |
6.5 |
2000 |
2000 |
|||||||||
1 |
1.退耕还林 |
9 |
万亩 |
1.5 |
退耕还林1.5万亩。 |
750 |
750 |
|||||||
2 |
楚雄市退化防护林修复 |
9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1.5 |
全市15个乡镇实施退化防护林修复1.5万亩,每亩补助500元。 |
2021-2023 |
750 |
750 |
市林草局 |
||||
3 |
2.退牧还草 |
39 |
万亩 |
5 |
退牧还草5万亩。 |
1250 |
1250 |
|||||||
4 |
楚雄市退化草原生态修复 |
39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亩 |
5 |
全市15个乡镇实施退化草原修复5万亩,每亩补助250元。 |
2021-2024 |
1250 |
1250 |
市林草局 |
||||
(二)木本粮油产业 |
||||||||||||||
1 |
1.木本粮油种植 |
万亩 |
||||||||||||
2 |
2.木本粮油提质增效 |
万亩 |
||||||||||||
3 |
3.木本油料加工 |
个 |
||||||||||||
(三)林下经济产业 |
15 |
林下养殖土鸡、鹅等示范园区建设15个。 |
300 |
300 |
||||||||||
1 |
1.林下种植 |
|||||||||||||
2 |
2.林下养殖 |
15 |
300 |
300 |
||||||||||
3 |
2.林下养殖 |
15 |
全市16个乡镇 |
个 |
15 |
林下养殖土鸡、鹅等示范园区建设15个。 |
2022-2025 |
300 |
3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4 |
3.林下产品加工 |
|||||||||||||
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759 |
/ |
294938.33 |
35890 |
259048.33 |
|||||||||
(一)进村道路硬化 |
215 |
公里 |
1000 |
进村道路硬化1000公里。 |
80000 |
9000 |
71000 |
|||||||
1 |
楚雄市进村道路硬化 |
215 |
全市15个乡镇 |
公里 |
1000 |
改建路基1000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补助标准80万元/公里 。 |
2021-2025 |
80000 |
9000 |
71000 |
市交通运输局 |
|||
(二)村内道路硬化 |
63 |
公里 |
300 |
村内道路硬化300公里。 |
10500 |
10500 |
||||||||
1 |
楚雄市村内户外道路硬化 |
63 |
全市15个乡镇 |
公里 |
300 |
村内道路硬化300公里,补助标准30万元/公里。 |
2021 |
10500 |
10500 |
市乡村振兴局 |
||||
(三)住房安全巩固 |
75 |
4688 |
农房抗震改造工程9337户。 |
4243.6 |
4243.6 |
|||||||||
1 |
农房抗震改造工程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户 |
4688 |
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工程4688户。 |
2021-2025 |
4243.6 |
4243.6 |
市住建局 |
||||
(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
181 |
/ |
181 |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81个。 |
27444.73 |
2040 |
25404.73 |
|||||||
1 |
八角镇集镇至法古苴、洒洲管网延伸工程 |
1 |
八角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458.33 |
458.33 |
市水务局 |
||||
2 |
苍岭镇水厂延伸项目(智明村委会) |
1 |
苍岭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286.14 |
286.14 |
市水务局 |
||||
3 |
苍岭镇水厂延伸项目(石涧村委会) |
1 |
苍岭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04.21 |
104.21 |
市水务局 |
||||
4 |
苍岭镇水厂延伸项目(竹园村委会) |
1 |
苍岭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59.4 |
159.4 |
市水务局 |
||||
5 |
(苍岭镇后马房)楚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 |
1 |
苍岭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30 |
30 |
市水务局 |
||||
6 |
(苍岭镇范家湾)楚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 |
1 |
苍岭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20 |
20 |
市水务局 |
||||
7 |
大地基乡集镇供水工程 |
1 |
大地基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317.4 |
317.4 |
市水务局 |
||||
8 |
大地基松树林片供水工程 |
1 |
大地基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124.4 |
124.4 |
市水务局 |
||||
9 |
大地基水卷槽集镇供水工程 |
1 |
大地基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51.74 |
51.74 |
市水务局 |
||||
10 |
大地基红卫桥集镇供水工程 |
1 |
大地基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41.88 |
41.88 |
市水务局 |
||||
11 |
大地基者力大马郎供水工程 |
1 |
大地基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46.38 |
46.38 |
市水务局 |
||||
12 |
大过口乡大益鸡水库供水工程 |
1 |
大过口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810.87 |
810.87 |
市水务局 |
||||
13 |
大过口乡刘家坝供水工程 |
1 |
大过口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300.9 |
300.9 |
市水务局 |
||||
14 |
楚雄市一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
1 |
东瓜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464.65 |
464.65 |
市水务局 |
||||
15 |
楚雄市四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
1 |
东瓜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725.27 |
725.27 |
市水务局 |
||||
16 |
东瓜镇龙河村委会大厂坝供水工程 |
1 |
东瓜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1201.27 |
1201.27 |
市水务局 |
||||
17 |
东华集镇供水工程 |
1 |
东华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993.74 |
993.74 |
市水务局 |
||||
18 |
东华镇芹菜塘水库供水工程 |
1 |
东华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1913.71 |
1913.71 |
市水务局 |
||||
19 |
东华镇东华水厂至朵基管网延伸工程 |
1 |
东华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291.91 |
291.91 |
市水务局 |
||||
20 |
东华镇二郎冲坝供水工程 |
1 |
东华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118.98 |
118.98 |
市水务局 |
||||
21 |
楚雄市二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
1 |
鹿城镇、东瓜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502.39 |
502.39 |
市水务局 |
||||
22 |
吕合镇龙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
1 |
吕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685.37 |
685.37 |
市水务局 |
||||
23 |
吕合镇哨冲坝供水工程 |
1 |
吕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242.41 |
242.41 |
市水务局 |
||||
24 |
三街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
1 |
三街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305.03 |
305.03 |
市水务局 |
||||
25 |
三街公山水库集中供水工程 |
1 |
三街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2224.7 |
2224.7 |
市水务局 |
||||
26 |
树苴乡塔把箐水库供水工程 |
1 |
树苴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2735.55 |
2735.55 |
市水务局 |
||||
27 |
树苴乡腊武地水库管网配套工程 |
1 |
树苴乡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802.97 |
802.97 |
市水务局 |
||||
28 |
西舍路镇董家坝水库供水工程 |
1 |
西舍路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627.34 |
627.34 |
市水务局 |
||||
29 |
西舍路镇锌厂河取水坝供水工程 |
1 |
西舍路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825.33 |
825.33 |
市水务局 |
||||
30 |
新村镇集镇水厂管网延伸项目 |
1 |
新村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436.3 |
436.3 |
市水务局 |
||||
31 |
新村镇白竹山水库管网延伸项目 |
1 |
新村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134.21 |
134.21 |
市水务局 |
||||
32 |
新村镇腊曲村委会配套管网工程 |
1 |
新村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221.88 |
221.88 |
市水务局 |
||||
33 |
新村镇马转路水库新建水源工程 |
1 |
新村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2 |
1887 |
1887 |
市水务局 |
||||
34 |
中山镇红丹箐水库人饮集中供水工程 |
1 |
中山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757.27 |
757.27 |
市水务局 |
||||
35 |
中山镇菜园河提水泵站人饮集中供水工程 |
1 |
中山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972.36 |
972.36 |
市水务局 |
||||
36 |
中山镇普掌村委会补充水源集中人饮供水工程 |
1 |
中山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3 |
404.74 |
404.74 |
市水务局 |
||||
37 |
子午镇茨苴箐水库供水工程 |
1 |
子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969.1 |
1969.1 |
市水务局 |
||||
38 |
子午镇云龙、曙光供水工程 |
1 |
子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97.4 |
197.4 |
市水务局 |
||||
39 |
子午镇挖铜水厂供水工程 |
1 |
子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16.75 |
116.75 |
市水务局 |
||||
40 |
子午镇曙光村委会杜、李、杨家小组供水工程 |
1 |
子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32.78 |
132.78 |
市水务局 |
||||
41 |
子午镇邑舍村委会白依河小组供水工程 |
1 |
子午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6.28 |
16.28 |
市水务局 |
||||
42 |
紫溪镇连台庵水库供水工程 |
1 |
紫溪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77.25 |
177.25 |
市水务局 |
||||
43 |
紫溪镇五河坝水库供水工程 |
1 |
紫溪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256.76 |
256.76 |
市水务局 |
||||
44 |
紫溪镇大龙箐水库供水工程 |
1 |
紫溪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211.87 |
211.87 |
市水务局 |
||||
45 |
紫溪镇石门坎水库供水工程 |
1 |
紫溪镇 |
个 |
1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 |
100.51 |
100.51 |
市水务局 |
||||
46 |
农村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
136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136 |
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
2021-2025 |
2040 |
2040 |
市乡村振兴局 |
||||
(五)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
225 |
/ |
172750 |
14350 |
158400 |
|||||||||
1 |
1.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
75 |
个 |
1600 |
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1600个小组。 |
122500 |
14350 |
108150 |
||||||
2 |
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1600 |
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1600个小组。 |
2021-2025 |
104000 |
104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3 |
楚雄市农村人居环境政治提升项目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75 |
全市15个乡镇垃圾收集设施4144套,垃圾收运设施30套,垃圾处理设备30套;排污沟渠414.4公里,排污管网310.8公里,氧化池1.55万个,污水处理设备300套。 |
2021-2025 |
18500 |
14350 |
4150 |
市乡村振兴局 |
|||
4 |
2.厨房厕所庭院改造巩固 |
150 |
个 |
5000 |
实施公厕建设2500个,户厕改造2500个。 |
50250 |
50250 |
|||||||
5 |
楚雄市实施公厕建设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2500 |
每年实施公厕建设2500个,每个补助20万元。 |
2021-2025 |
50000 |
50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6 |
楚雄市户厕改造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2500 |
户厕建设2500个,每个补助1000元。 |
2021-2025 |
250 |
250 |
市农业农村局 |
||||
(六)村组消防设施建设 |
||||||||||||||
(七)其他设施 |
||||||||||||||
六、乡村公共服务提升 |
283 |
79642 |
4137 |
73305 |
2200 |
|||||||||
(一)教育扶贫 |
161 |
28656 |
4137 |
24519 |
||||||||||
1 |
1.“雨露计划”职业教育 |
75 |
13790 |
“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13790人次。 |
4137 |
4137 |
||||||||
2 |
楚雄市“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 |
75 |
全市15个乡镇 |
人次 |
13790 |
“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13790人次。 |
2021-2025 |
4137 |
4137 |
市教育体育局、市乡村振兴局 |
||||
3 |
2.农村幼儿园建设补助 |
18 |
所 |
7 |
农村幼儿园建设7所。 |
6275 |
6275 |
|||||||
4 |
楚雄市鹿城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 |
4 |
鹿城 |
所 |
1 |
新建教学楼4116平方米,综合楼2403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1335平方米,运动场、大门、围墙、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2 |
3419 |
3419 |
市教育体育局 |
||||
5 |
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幼儿园附属工程建设项目 |
1 |
西舍路 |
所 |
1 |
新建运动场1000平方米,围墙300米,护坡坎1680平方米及大门1座。 |
2022 |
172 |
172 |
市教育体育局 |
||||
6 |
楚雄市中山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 |
3 |
中山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700平方米,食堂20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600平方米。 |
2024 |
450 |
450 |
市教育体育局 |
||||
7 |
楚雄市新村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 |
3 |
新村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660平方米,厕所80平方米及大门1座。 |
2023 |
242 |
242 |
市教育体育局 |
||||
8 |
楚雄市大过口彝汉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 |
3 |
大过口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880平方米,食堂912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 |
2023 |
701 |
701 |
市教育体育局 |
||||
9 |
楚雄市大过口乡野猪塘幼儿园建设项目 |
2 |
大过口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1500平方米,运动场、围墙、大门、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4 |
589 |
589 |
市教育体育局 |
||||
10 |
楚雄市中山镇哨房幼儿园建设项目 |
2 |
中山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1400平方米,运动场、围墙、大门、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5 |
702 |
702 |
市教育体育局 |
||||
11 |
3.农村义务教育巩固 |
68 |
所 |
23 |
农村义务教育校舍建设23所。 |
18244 |
18244 |
|||||||
12 |
楚雄市东瓜镇邓官小学建设项目 |
2 |
东瓜 |
所 |
1 |
新建学生宿舍345平方米,运动场608平方米,围墙90米及绿化、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4 |
170 |
170 |
市教育体育局 |
||||
13 |
楚雄市东华镇本东小学建设项目 |
3 |
东华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600平方米,厕所60平方米,篮球场600平方米及围墙、绿化、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2 |
270 |
270 |
市教育体育局 |
||||
14 |
楚雄市紫溪镇母掌民族小学学生宿舍及浴室 |
1 |
紫溪 |
所 |
1 |
新建学生宿舍600平方米,浴室60平方米。 |
2022 |
198 |
198 |
市教育体育局 |
||||
15 |
楚雄市苍岭镇云甸完小建设项目 |
6 |
苍岭 |
所 |
1 |
新建教学楼2000平方米,学生宿舍80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630平方米,厕所200平方米,食堂500平方米,运动场、游泳馆、风雨球场、大门、围墙、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5 |
2488 |
2488 |
市教育体育局 |
||||
16 |
楚雄市西舍路镇清水河完小建设项目 |
2 |
西舍路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600平方米,运动场800平方米及围墙、绿化、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3 |
253 |
253 |
市教育体育局 |
||||
17 |
楚雄市西舍路镇保甸民族小学建设项目 |
2 |
西舍路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900平方米,运动场800平方米。 |
2023 |
318 |
318 |
市教育体育局 |
||||
18 |
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完小建设项目 |
2 |
西舍路 |
所 |
1 |
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010平方米及围墙、绿化、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3 |
952 |
952 |
市教育体育局 |
||||
19 |
楚雄市八角镇八角明德小学建设项目 |
4 |
八角 |
所 |
1 |
新建教学楼961平方米,食堂817平方米,浴室88平方米,运动场3200平方米及围墙、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4 |
860 |
860 |
市教育体育局 |
||||
20 |
楚雄市大地基乡中邑舍小学建设项目 |
3 |
大地基 |
所 |
1 |
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85平方米,食堂245平方米,篮球场、围墙、大门、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4 |
285 |
285 |
市教育体育局 |
||||
21 |
楚雄市中山镇中山明德小学建设项目 |
3 |
中山 |
所 |
1 |
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50平方米,学生宿舍600平方米,篮球场、围墙、大门、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3 |
468 |
468 |
市教育体育局 |
||||
22 |
楚雄市中山镇洒巴苴完小建设项目 |
4 |
中山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40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350平方米,学生宿舍400平方米,食堂200平方米,篮球场、围墙、道路、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3 |
545 |
545 |
市教育体育局 |
||||
23 |
楚雄市中山镇大自雄完小建设项目 |
3 |
中山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550平方米,食堂350平方米,足球场2600平方米及护坡坎300平方米。 |
2023 |
701 |
701 |
市教育体育局 |
||||
24 |
楚雄市树苴乡云盘山完小建设项目 |
2 |
树苴 |
所 |
1 |
新建食堂130平方米,篮球场600平方米及大门1座。 |
2022 |
175 |
175 |
市教育体育局 |
||||
25 |
楚雄市新村镇洒树咪完小建设项目 |
1 |
新村 |
所 |
1 |
新建浴室40平方米,篮球场场420平方米,足球场300平方米及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2 |
68 |
68 |
市教育体育局 |
||||
26 |
楚雄市大过口乡西康郎民族小学建设项目 |
3 |
大过口 |
所 |
1 |
新建食堂35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245平方米,运动场、大门、道路、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4 |
325 |
325 |
市教育体育局 |
||||
27 |
楚雄市大过口乡杞岔拉民族小学建设项目 |
3 |
大过口 |
所 |
1 |
新建食堂35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245平方米,运动场、大门、道路、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4 |
379 |
379 |
市教育体育局 |
||||
28 |
楚雄市大过口乡大邑鸡民族小学建设项目 |
1 |
大过口 |
所 |
1 |
新建非标准田径场2000平方米,塑胶篮球场600平方米。 |
2024 |
156 |
156 |
市教育体育局 |
||||
29 |
楚雄市东华镇新街初级中学建设项目 |
4 |
东华 |
所 |
1 |
新建报告厅1016平方米,食堂1016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1645平方米,运动场、足球场、道路、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3 |
1637 |
1637 |
市教育体育局 |
||||
30 |
楚雄市子午镇云龙初级中学建设项目 |
6 |
子午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32200平方米,实验楼753平方米,学生宿舍198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2100平方米,游泳馆1050平方米及网球场、大门、围墙、道路等附属工程。 |
2025 |
3190 |
3190 |
市教育体育局 |
||||
31 |
楚雄市八角镇民族中学建设项目 |
3 |
八角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800平方米,厕所120平方米及运动场、足篮球场、大门等附属工程。 |
2023 |
833 |
833 |
市教育体育局 |
||||
32 |
楚雄市大地基乡初级中学建设项目 |
3 |
大地基 |
所 |
1 |
新建教学楼100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1260平方米及、篮球场、大门、围墙等附属工程。 |
2022 |
982 |
982 |
市教育体育局 |
||||
33 |
楚雄市中山镇初级中学建设项目 |
3 |
中山 |
所 |
1 |
新建食堂2700平方米,运动场、足球场、大门、道路、护坡坎等附属工程。 |
2023 |
1962 |
1962 |
市教育体育局 |
||||
34 |
楚雄市三街镇初级中学建设项目 |
4 |
三街 |
所 |
1 |
新建综合楼1800平方米,学生宿舍90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630平方米,篮球场500平方米。 |
2023 |
1029 |
1029 |
市教育体育局 |
||||
(二)健康扶贫 |
56 |
/ |
37781 |
35581 |
2200 |
|||||||||
1 |
1.村级卫生室巩固 |
45 |
个 |
45 |
村级卫生室45个。 |
2880 |
2880 |
|||||||
2 |
楚雄市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
45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45 |
村级卫生室45个。 |
2021-2025 |
2880 |
2880 |
市卫健局 |
||||
3 |
2.乡镇卫生院地方病医疗设施 |
11 |
项 |
11 |
乡镇卫生院地方医疗设施11项。 |
34901 |
32701 |
2200 |
||||||
4 |
楚雄市山区医疗急救中心建设项目 |
1 |
中山 |
项 |
1 |
依托中山镇中心卫生院新建楚雄市山区医疗急救中心业务用房9300平方米,设置床位120张。其中,新建业务用房一幢11层(地上9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新建后勤保障用房5层一幢2000平方米,完善附属配套设施设备、购置救护车、万能手术床、呼吸机、心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等专业设备。总投资10000万元。 |
2022 |
10000 |
7800 |
2200 |
市卫健局 |
|||
5 |
楚雄市东华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项目 |
1 |
东华 |
项 |
1 |
新建东华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1.93万平方米,其中门诊、急诊、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13032.46平方米,框架结构,3/5层,住院楼建筑面积6261.84平方米,10层,地下2层,框架结构;同步配套完善医废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供氧、值班室、围墙、场地、绿化等附属设施工程及设施设备;购置开展医疗业务的专业医疗设备,信息化软硬件设施设备等,建成后设置床位150张。总投资13000万元。 |
2023 |
13000 |
13000 |
市卫健局 |
||||
6 |
楚雄市苍岭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苍岭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2690.4平方米。 |
2022 |
1158 |
1158 |
市卫健局 |
||||
7 |
楚雄市西舍路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西舍路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2912.81平方米。 |
2021 |
1121 |
1121 |
市卫健局 |
||||
8 |
楚雄市大过口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大过口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 |
2021 |
1220 |
1220 |
市卫健局 |
||||
9 |
楚雄市吕合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吕合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 |
2023 |
1431 |
1431 |
市卫健局 |
||||
10 |
楚雄市新村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新村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元。 |
2022 |
1258 |
1258 |
市卫健局 |
||||
11 |
楚雄市紫溪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紫溪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 |
2023 |
1154 |
1154 |
市卫健局 |
||||
12 |
楚雄市八角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八角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 |
2024 |
729 |
729 |
市卫健局 |
||||
13 |
东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东瓜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2800平方米。 |
2024 |
1112 |
1112 |
市卫健局 |
||||
14 |
鹿城镇富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
1 |
鹿城 |
项 |
1 |
新建业务用房6124.57平方米。 |
2022 |
2718 |
2718 |
市卫健局 |
||||
15 |
3.其他健康扶贫 |
|||||||||||||
(三)文化帮扶 |
||||||||||||||
(四)科技帮扶 |
10 |
个 |
5.148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15万人。 |
4480 |
4480 |
||||||||
1 |
楚雄市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人 |
5 |
培训5万人次,每人每天补助200元。 |
2021-2025 |
3000 |
3000 |
市农业农村局 |
||||
2 |
楚雄市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
5 |
全市15个乡镇 |
万人 |
0.148 |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480人次,每人补助1万元。 |
2021-2025 |
1480 |
1480 |
市农业农村局 |
||||
3 |
(五)村组敬老养老中心完善 |
56 |
个 |
56 |
新建乡镇敬老院1个,新建3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14所乡镇敬老院;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1个。 |
8725 |
8725 |
|||||||
4 |
楚雄市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45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45 |
新建乡镇敬老院1个,新建3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14所乡镇敬老院。 |
2021-2025 |
6525 |
6525 |
市民政局 |
||||
5 |
楚雄市村社区日间照籵中心 |
11 |
鹿城等8个乡镇 |
个 |
11 |
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1个。 |
2021-2024 |
2200 |
2200 |
市民政局 |
||||
(六)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活动设施 |
个 |
|||||||||||||
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
189000 |
73700 |
62070 |
19500 |
33730 |
|||||||||
(一)田园综合体 |
23400 |
8200 |
6700 |
1500 |
7000 |
|||||||||
1 |
楚雄市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
1 |
东华、紫溪 |
个 |
1 |
规划建设面积733.33公顷(合1.1万亩),建设田园观光环线、游步道等田园观光道路39公里、对外联络线建设14公里、农业生产道路(机耕路)134公里,观光栈道40000平方米、停车场5000平方米,打造12000平方米绿色食品加工园及农业产业建设。 |
2023-2025 |
23400 |
8200 |
6700 |
1500 |
7000 |
市乡村振兴局 |
|
(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
31500 |
11000 |
9870 |
3000 |
7630 |
|||||||||
1 |
楚雄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项目 |
5 |
东华、紫溪等5个乡镇 |
个 |
5 |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5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乡村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
2021-2025 |
31500 |
11000 |
9870 |
3000 |
7630 |
市乡村振兴局 |
|
(三)乡村振兴示范村 |
102500 |
42500 |
36800 |
10000 |
13200 |
|||||||||
1 |
楚雄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 |
5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50 |
实施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50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乡村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
2021-2025 |
102500 |
42500 |
36800 |
10000 |
13200 |
市乡村振兴局 |
|
(四)乡村振兴美丽村庄 |
31600 |
12000 |
8700 |
5000 |
5900 |
|||||||||
1 |
楚雄市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项目 |
150 |
全市15个乡镇 |
个 |
150 |
实施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150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乡村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
2021-2025 |
31600 |
12000 |
8700 |
5000 |
5900 |
市乡村振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