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创建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创建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
发布会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介绍云南省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工作情况;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忠新介绍云南省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情况;上榜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创建名单的5家园区分别就零碳园区创建的特色亮点作介绍。
楚雄市委副书记、市长、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罗兴贵就楚雄高新区在零碳园区建设中为进驻企业实现“投产即零碳”目标,实现园区的零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路径等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下面是楚雄高新区在实现园区的零碳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和路径。
——在规划上体现“零碳先行”。设计“片区先行示范、全区逐步零碳”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园区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把零碳园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构建总规、控规、专规协调发展的绿色规划体系,有计划、有安排推进零碳能源、零碳建筑和零碳交通,打造“低碳”园区产业集群、完善“零碳”园区产业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的零碳新工业体系。
——在供能侧推动“绿色低碳”。园区大部分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依托全州丰富的“风、光”新能源优势,在云甸园区周边50km范围内开发建设1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电站及屋顶光伏太阳能项目,减少电力碳排放122万吨。通过绿色电力证书开发和交易,计划开发绿证180万张以上,减少碳排放102.6万吨,加快建设储能电站,打造“源网荷储”区域新型电力系统,为企业100%绿电使用提供支撑,打造100%绿电使用示范,构建风光储一体化的清洁能源供电系统。
——在用能侧实现“节约循环”。零碳园区规划面积23.07平方公里,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3个,建筑、交通、数据、环境、生态等基础设施实现绿色化升级,推动企业生产、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集成耦合,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高效联动,实现“1+1>2”的效果。建成全省首个燃气和生物质双燃料集中供热站、全省首个余热循环利用集中供热站,正在筹建天然气发电,实现项目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园区、云南省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和绿美园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在运营端突出“智慧高效”。围绕“投产即零碳”的目标,打造全国领先能碳管理系统,构建智慧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智慧节能运营管理,摸清园区碳家底,科学测算园区零碳建设目标,以数字赋能,实现园区运营阶段的零碳排放,计划减少碳排放20.58万吨。打通供能、用能、交易等环节,实现园区碳排和能耗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推广产品碳足迹评价,赋予优势产品“零碳绿码”,促进出口增值创汇,打造不少于20万亩森林碳汇开发试点,精准定量监测碳收支空间,减少碳排放12.3万吨。
——在产业链锚定“攀高向强”。我们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构建“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的零碳新工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引入远景能源智能风机叶片、川至半导体、三恩新能源、衡众药业等行业龙头,打造绿色装备制造、光伏及半导体材料、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全市乃至全州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