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创新编制管理 破解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短缺“瓶颈”

发表时间:2020-06-04 15:47 信息来源:市大比拼办公室  作者:市委编办 邓婷丽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委编办紧紧围绕担当履职目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通过健全机制、盘活存量、科学调整等途径,不断优化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切实把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着力破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短缺瓶颈,营造良好的人才流动环境,实现全市编制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创新机制,严格编。着眼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资源紧缺、人才力量不足难题,在严控编制总量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的前提下,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基本遵循,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编制使用管理的通知》《楚雄市人事调动工作办法(试行)》和《楚雄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办法(试行)》3项机制,用制度把编制申报、编制使用、出入编管理、实名制管理、人事调动等工作严格管起来,形成了健全规范的控编、管编体制机制,强化了各单位(部门)机构编制的法治意识和红线意识

盘活存量,合理编。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归并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撤销职责消失和弱化的事业单位15家,收回事业编制17名;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转企改制的1家事业单位编制14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全局、着眼重点、科学调配,将收回的编制进行优化配置,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于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关键领域。

灵活审批,科学编。执行统一的编制使用申报制度,坚持编制先行原则,空编单位须提前申报次年的编制使用计划,由市委编办根据申报单位的职责任务变化和空编情况从严审批用编数量,把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入口关。建立超编单位人员补充机制,采取多退少进的方式适当补充人员,超编人数15人以上的单位,按照退四进一原则补充工作人员;超编人数5人至14人的单位,按照退三进一原则补充工作人员;超编人数4人以下的单位,按照退二进一原则补充工作人员,让超编单位在控住总量的前提下也能适当优化人员队伍,破解单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备力量薄弱等难题。2018年以来,共批准4家超编单位使用11名编制补充人员。

优选人才,高效编。针对基层一线人少事多难题,用好政策性安置人员编制,对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干部等群体,本着开辟岗位,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原则,紧密结合人员知识机构、专业技能等特点,将人员安置补充到基层一线,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的人员队伍得到充实。2017年以来,共批准使用政策性行政编制15名,政策性事业编制297名。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紧张,人才短缺难题,在消化行政超编任务重,编制使用紧张的前提下,积极申请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招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2017年以来,共批准使用36名行政编制招录公务员,399名事业编制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拓宽渠道,积极支持人才引进,2017年以来共批准使用164名编制用于引进人才。创新机制实行公开选调补充人员,按照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专业特点与队伍功能相协调的原则,针对单位或主管部门人才缺口科学精准分配编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流动环境。目前,全市首次公开选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已圆满结束,为市级机关单位补充了31名踏实干事、敢于担当、注重实绩、廉洁奉公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