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四举措”争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先行军”

发表时间:2021-11-08 15:03 信息来源:市委政法委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认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以“规划引领、项目推进、清单管理、挂账销号”的工作模式和“常规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抓亮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提升引领力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组建11个工作组,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围绕市域社会治理形势、目标任务、项目支撑和保障等进行调研论证,编制《楚雄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专项规划》,作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抓手和重点支撑。结合上级试点工作指引和133项任务清单及“十四·五”社会治理专项规划,聚焦社会治理短板,谋划100个社会治理项目和35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特色示范点重点予以推进。市市域社会治理办制定了《试点工作时间表线路图》,逐项谋划落实工作的具体措施,将进度要求分解落实到季度到月,按照“目标要高、任务要实、考核要严”的要求,周密部署,明确节点,强化措施,挂账倒逼,采取项目目标任务完成销号的方式,确保项目的推进和试点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试点工作实际制定下发《试点工作组任务清单》,采取“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班子、一个专人)的工作措施,点对点落实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项项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提升战斗力。通过常态化开展行业场所治安要素大起底、大排查,深入开展治安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在电动助力车盗窃和电信网络诈骗上下功夫。推行电动助力车防盗芯片安装和盗抢险推广,尽量减少发案和群众的财产损失;推广安装国家反电诈APP,进村入户加大宣传,电信网络诈骗集中攻坚行动取得实效,2021年1至8月电信网络犯罪案件损失3885.75万元,止付1.8亿,冻结1598万。将“天网”延伸至农村、社区,先后投入资金5038.63多万元,实施了“天网”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建设,共安装2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207个,覆盖了建城区主要道路、学校、医院、广场、公园、反恐重点单位、治安复杂区域出入口等公共区域。全市15个乡镇“智慧安防”建设全覆盖,31个社区、123个村委会、1841个村民小组安装使用“智慧安防”摄像头52361个,同时,在236个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和新建小区过程中,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实现有物管小区智慧安防系统“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的总体目标。

提升化解力。夯实城镇综治维稳基层组织,注重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实战化、一体化”要求,实现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筑牢基层社会治理一线阵地。配齐了16个乡镇社管综治工作的党政副职,成立综治维稳机构,配备专职乡镇领导及综治维稳专干;构建网格防范网络,强化治安防控管理。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28个、二级网格2453个;城市社区共聘用网格服务管理员52名,农村一级网格员128名,二级网格员2453名。与全市245个治保调解组织、3214个治保调解小组、9750名治保调解人员共同引导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服务群众、治安防范,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筑牢了城乡社会防控根基。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1-8月全市排查受理矛盾纠纷2158件,调处成功2087件,成功率达97%,基本上做到案结事了。

提升服务力。从源头上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病残吸毒人员、监外服刑人员和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管控。出台《楚雄市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监护责任实施“以奖代补”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有法定监护人每人(户)补助人民币100元/月;无法定监护人,由旁系亲戚、村民小组长、乡村医生或村委会指定的责任监护人,每人(户)补助人民币200元/月,确保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落实。创新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管控工作。投资3700余万元,扩建楚雄市戒毒康复中心。探索引进红河汇远实业有限公司在市戒毒康复中心建设箱包皮具加工项目,实现病残吸毒人员有工可打,增强收治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加强对监外服刑人员的管理。开办全州首个招收“问题少年”专门学校。通过公办民营、委托管理、分类招生、分类管理的原则,投资630万元建设招收“问题少年”的专门学校,委托楚雄实验中学自主招生,已招收学生42名,让“问题少年”有“家”可居,“问题家庭”获得重生。